“接下来我们要做一篇湖北汽车产业的报道,侧重零配件方面的!”
领导安排这个选题时,我们非常懵!
虽然两个记者都是90后小伙,早早就在手机里安装了某看车App(至今车还没买),但也就对品牌和车系有些了解,别的......咱根本就不懂!
领导:“做一篇稿子,力争成为小半个专家。”
我们:“......”
任务来了,只能硬着头皮接!
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上网查资料、找身边人各种打听。
两个门外汉的探索之路就这样开始了。不曾想,这是一旦开始就逐渐“上头”的过程。
我们很快就锁定了第一个目标:位于荆州的湖北恒隆集团。网上传言这家公司是Jeep旗下“牧马人”的独家转向器合作商。2020年初疫情严重时,这家公司停产,竟直接导致美国俄亥俄州Jeep牧马人整个装配线停摆。
△流传在网上的一篇关于湖北汽车产业的文章片段
为了求证,我们联系上了该集团常务副总裁陈毓翔,他回复了九个字:疫情期间,国内也一样。
对方跟着发来了2020年初公司自己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如下:
△图片来自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原来,不光是Jeep牧马人,疫情期间还有国内外众多车企因为没有恒隆的产品而导致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
△湖北恒隆集团为“牧马人”车型生产的转向器
在交流中我们得知,早在2003年,湖北恒隆集团就主动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接触,200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借着这块敲门砖,他们跟jeep联系,前后沟通了四年,最终成为jeep牧马人的全球独家供应商。
如果不是这次采访,我们不会知道,18年前,在荆州这样一个内地小城市,一家叫做恒隆的企业已经把视线投射到北美,以中国制造的底气和一家美国老牌车企斡旋。
原本以为像恒隆这样的“隐形冠军”只是个例,没想到的是,接下来搜到的这份文件,又狠狠地打了我们的脸。
△文章部分截图
襄阳市政府在2019年发布的《襄阳汽车产业40年发展》。其中提到,轻型商用车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三;客车底盘位居国内第一;商用车车桥规模位居亚洲第一;汽车蓄电池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座椅调节装置和汽车轴承位居国内自主品牌行业第一位......
一组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襄阳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
就拿当地两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来说。第一家: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专门做座椅调节装置。在网上搜了一下,长这样↓
△汽车座椅调角器 图来源网络
整个汽车身上的零部件,数以千计万计,这么小小的一个东西,很难做吗?
是的.....非常难!想要“做出头”,难上加难。
我们外行难以理解的技术问题在于:汽车零配件对于精度要求大多达到微米级别,这对生产零配件所用的模具提出了超高要求。
中航精机总经理胡昱敏介绍,1993年公司准备做调角器,国内当时并没有可学习、借鉴的先例。“生产调角器要用精冲技术,当时国内的精度只能达到0.1毫米,但国际市场对调角器入门精度是0.02毫米。”
面对一无所有的局面,中航精机的前辈们只能从国外买来样品一笔一划照着学。
1998年,中航精机获得了一次在外商面前展示样品的机会。当时负责研发的工程师罗贤虎回忆,双方约定在第二天10点见面,可直到头一天深夜样品才做出来。天亮后他赶紧买火车票赶到武汉,当着外商的面试用成功,拿下了这单生意。
经过多年投入和研发,公司后来居上,他们的产品占据全球市场12%的份额。
第二家叫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我们联系上了公司副总经理王冠兵。电话一接通,这位56岁的中年男士声若洪钟,说起自家产品头头是道。“宝马X系列,X3、X4、X5、X7的轴承,全球是我们独家供应的。还有玛莎拉蒂、路虎,这些车都有我们襄阳的轴承。”
△厂内生产场景
你在市面上能看到的车型,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大多数都跟襄阳轴承有合作。
我们不禁想问:怎么做到的?
襄阳轴承的研发思路是“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五年后汽车轴承什么样?他们已经试制出来了。十年后汽车轴承什么样?他们正在研发。
我国汽车轴承的国家标准,有39项是襄阳轴承牵头或参与制定的。
上世纪90年代,襄阳轴承就成立国际贸易部,派人到北美开拓市场。二十多年过去了,襄阳轴承已经在欧洲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我们招聘了欧洲本土和印度本土的人才为我们开拓市场。欧洲的一个著名零部件公司的采购总监,现在是我们欧洲公司的总经理。”
△襄阳轴承一分厂生产车间
还有原材料优势,襄阳轴承每年使用超过两万吨钢材和钢球,基本都来自黄石的大冶特钢和宜昌的三峡钢球;交通优势,经汉水通江达海,中欧班列直达欧洲。政策扶持,副市长和企业结对子帮扶......
视线拉回到省会武汉,有东风这样的大企业自不必说,还有成百上千的零配件工厂以及八大整车企业,绝大多数都聚集在被号称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我们也不知该从哪说起,于是求助台里的跑线老师。
她说,经开区这么多工厂,随便找一家都有料。
于是我们来到了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公司的生产车间。这是一家生产汽车发动机和动力总成传感器等系列产品的法资独资企业。
总经理李成介绍了很多专业知识,我们没听太懂。倒是有一句印象深刻,他们生产的磁电类传感器,年产量在2500万只左右,占据了国内2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艾菲在国内只在武汉经开区设有工厂,而旗下第二家开在国内的工厂,他们依旧选择放在了湖北武汉。
艾菲公司的生产车间
再来看看近年来势头正猛的新能源车市场,国内新能源市场中的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咱本土车企东风岚图也强势“杀出”。作为湖北智造新名片,岚图在技术创新上一直在不断发力。岚图汽车首席运营官蒋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在补能方面,我们正在自研800V高电压平台及超级快充技术。”
什么概念?充10分钟的电就可以跑三百到四百公里,能够节省大量时间。而岚图也有望成为最早量产800V高压超级快充的国内中高端电动品牌。
△岚图全自动焊装车间
随着采访的深入,湖北汽车产业的面纱逐渐被揭开。但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在水面之下,还藏着更大的部分。
在襄阳,骆驼电池制造的汽车低压电池(区别于动力电池,用来控制车窗、车窗、仪表盘等位置)长年约占全国20%的市场份额;在武汉,三环电器每年生产汽车喇叭超过3000万个,约占全国45%的份额;法资企业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每年生产车灯超过350万只,收入占法雷奥照明系统中国区总销售收入的43%......
上汽通用、吉利、小鹏、路特斯等品牌,纷纷在武汉布局整车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将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布局在宜昌、襄阳。
在荆门、十堰、襄阳、随州、宜昌等城市,还有长城、东风商用车、天道新能源重卡、东风日产、东风英菲尼迪、程力专用车、广汽传祺等整车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湖北汽车产业发展走过五十多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这背后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企业。对科研攻关孜孜以求,对生产制造一丝不苟,在国内外市场敢打敢拼,它们用响当当的产品铸就了当代全球汽车产业的湖北名片。
聊了一圈,我们已经被湖北汽车产业的实力折服,为了深入探索这背后的秘密,我们特地找了一位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朱大虎来做解析。
△实验中的大虎老师
大虎老师非常认真,准备了厚厚一挞材料。我们在这里摘引重要段落。
政策支持:湖北省政府历来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省里出台了《湖北省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荆州、襄阳、十堰等地政府大力扶持汽车产业发展。
区位和资源优势:湖北省位于中部地区,交通条件好,有很强的经济辐射能力,为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另外,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资源、钢铁资源,为汽车零配件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配套优势:湖北汽车零配件是伴随着东风公司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的。特别是经过长期的结构调整,形成了以东风公司为主体,国企、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
产业集聚优势:以武汉为起点朝西北,孝感、随州、襄阳、十堰,都有汽车零配件或整车企业。同样以武汉为原点朝西南,荆门、荆州、宜昌、黄冈、黄石也都有汽车零配件或整车企业。两条产业走廊一南一北,正如一个张开的剪刀角。
写到这儿,稿子也要收尾了,但湖北汽车产业发展永远在路上。面对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行业新趋势,我们采访到的这些企业也正在紧追猛赶,不断研发新产品。
一家公司、一个产业的发展史不可能这么简单讲完,背后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我们不知道,当初被湖北恒隆集团派往北美的第一个员工,是如何在异国他乡开拓市场拿到了第一张订单。
我们不知道,当初中航精机的工程师带着连夜赶制的样本,在襄阳开往武汉的列车上有没有小憩一会儿。
我们不知道,如果看到第一台岚图Free下线,1975年“东风EQ240”的工程师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们不知道,此刻在上述这些企业或工厂的实验室里,正孕育着怎样的荣光与梦想。
△1975年,二汽生产的2.5吨越野车
△2021年,岚图Free第10000辆车下线
关于湖北的车,小记者我们俩,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什么什么?你还知道我不知道的,那还不赶紧留言告诉我们啊!
不懂汽车的记者第一次写的汽车产业报道,看这里!→鄂的车,下一站:一万亿!
来源:湖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