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健平 金骋怀)“本月底必须支付清农民工工资”,昨日,通城县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汪光华当着4名农民工的面拨通了包工头的电话,并承诺会一直跟踪,确保对方按时支付。4名农民工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只是汪光华帮助农民工讨薪的一个场景。近10年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生涯中,他和同事共为万余名农民工讨回欠薪近亿元。
创新思路,甘当劳动监察领头人
“只有自己掌握了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才能给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14年,汪光华从劳动培训调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担任大队长,岗位的调整、角色的转换,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劳动监察属于执法部门,政策法规的把握和运用显得尤关重要。他先从啃书本开始,每天分秒必争地学习各类业务,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办案能力。
他经常性带领同事们深入一线送法进企业、进工地,详细介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有关政策,通过召开宣讲会、送法入厂、执法检查等方式,为劳资双方答疑解惑,督促用人单位依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通城用工主体多,但单个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农民工人数众多、文化层次较低。面对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汪光华和同事们一起积极探索各种长效机制,他率先在全市提出了“一员五企”的工作思路,以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以往出现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企业为基础,安排每一名监察员包保五家企业,坚持主动上门,宣传政策、法律法规,一改以往在办公室里接待投诉的被动局面,提前介入、积极处理和化解劳资纠纷。
同时,要求行业主管单位按时报送新开工项目并推荐一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干部职工前期了解处理本行业项目拖欠工资问题,在根治欠薪领域实现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前夕,要求各建设项目单位提前一个月向劳动监察部门报送外地民工工资发放情况,防止民工拿不到工资滞留,引发社会矛盾。
执法为民,做农民工兄弟的“贴心人”
“再小的金额,一分一厘对农民工来说,也许就是生活的全部。”一直来,汪光华始终把保障农民工足额领到工资放在第一位,从受理、调查、取证、处理直到把工资交到农民工手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前年,为妥善解决一家公司拖欠通城农民工300多万元工资的问题,在多次电话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他带着一名监察员赶到了该公司武汉总部,要求与法人代表见面,公司接待人员以老总开会、身体不适为由,百般推诿、避而不见。
“要不,我们回去吧”随行的监察员也打起了退堂鼓。“开会可以等,我只需要5分钟,今天必须见到你们老总!”汪光华斩钉截铁地说。在他的坚持下,该企业法人代表总算现身了。
在讲清劳动保障政策和拒不支付民工工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后,该负责人当即表态,立即支付所拖欠的工资。老总感叹道:“今天跟你见面,是既受教育,又受感动啊!”
协商好支付事宜,已是华灯初上,顾不上吃饭,汪光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通城,安排布置第二天的发放工作。“给农民工讨薪、为劳动者维权,没有任何折扣可打,没有任何余地可商量。个人吃一点苦,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在县劳动保障监察局的一间办公室里,存放在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这些都是群众对汪光华和同事们工作的肯定。
尽职尽责,让农民工安“薪”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他眼中,待命状态永远是24小时,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不管节假日、休息日,只要农民工有诉求,只要有案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就一定有汪光华的身影。
常年的劳碌奔波,去年底,汪光华患上急性肠炎,不得不住院治疗。临近春节,又是农民工维权讨薪的关键节点,倔强的他将办公地点又改到了病榻,维权热线响在病房。
住院期间的一天凌晨,病床上的汪光华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城区某建筑工地,一名四川籍民工因多次找包工头讨薪无果,爬上塔吊。他从床上一跃而起,不顾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劝阻,拦下一辆的士直奔现场。
他和两名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民警登上了工地上运送材料的升降机靠近民工。“丢命不值得!我是劳动监察局长,你的血汗钱我来负责讨回。”经过半个小时的劝阻和安抚,民工情绪逐渐稳定,和汪光华一道搭乘升降机返回地面,涉案包工头已到案,事态得以平息。此时的汪光华早已体力不支,瘫软在地上,又被紧急送往了医院。
有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汪光华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维稳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作人员”等荣誉。
有人劝他,“年纪不轻了,不需要做得这么累,可以好歇歇了。”对于类似言语,他每次都会报以一笑,在他眼中,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一定要努力让每一名农民工不再“忧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