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鸣】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丰富农村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把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水平,通城县麦市镇坚持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探索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创新提出“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点单式”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发挥党员模范示范带头作用;以小小积分制度、以积分制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营造党员带头、人人参与,构建共治共享共商共建的文明氛围。
整合资源,打造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战斗堡垒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活动场地,盘活闲置资源,通过融合农家书屋、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平台的服务功能,统筹利用村民文化广场、全民健身点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盘活,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宣讲平台、为发挥村民自治主体作用提供了议事平台、为响应群众诉求提供了服务平台,让党群服务中心更有活力、更有人气,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乡村精神文化战斗堡垒。
一是创新宣讲平台。麦市镇为实现宣讲活动既能够将群众吸引来、留得住、听得进,又能同步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将党的理论宣传植入、融入、嵌入文化阵地、文化活动中,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活动场地,通过戏曲、广场舞、影视等宣讲形式,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的熏陶和教育。
二是发挥村民自治主体作用的议事平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平台,麦市镇积极推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以及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会议开展,推进村民自治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作用,吸纳广大群众、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农村公共管理和服务,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乡村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创新路径,探索“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实践示范
麦市镇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目的出发,从群众诉求出发,从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了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定制化”党员志愿服务已成为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成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志愿服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
一是组织开展“群众点单”屋场会。收集好点单人员精神文化活动需求,对各项活动需求人数、需求、活动时间等元素进行汇总分析。结合村级现状,科学化制定贴近实际、贴近农民文化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全面分析,建立“政府派单”机制。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活动方案进行全面分析,选取最具实施性、创意性的试点村,统筹开展活动并安排人员对接。按照上报需求、活动时间、人员对象,根据党员志愿者兴趣爱好、擅长技能、热爱事项向党员志愿者派单到各村文化实践示范点、群众身边开展活动。采用每期志愿活动发布定量需求招募令、党员志愿者抢单等模式下沉村湾服务群众,我镇已建立400人志愿者队伍,覆盖各行各业。
三是全方位响应“党员志愿者接单”。各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实践示范点负责人及时梳理点单群众需求、主动对接安排党员志愿者,制定月文化实践站服务计划表并及时在各自公示栏公示,让服务群体和志愿者都相互及时知悉每周活动安排。
四是活动形式多样。麦市镇目前已开设书法绘画类、舞蹈健身类、政策宣讲培训类、体育运动类课程班级,每周定期开展屋场会收集群众点单文化课程,组织派单给对应特长志愿者开展服务,目前已举办象棋班10期、老人书法班20期、儿童书法绘画班23期、舞蹈健身班10期、政策宣讲培训班30期等志愿公益活动,共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
机制保障,确保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模式可持续
可持续建设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持续参与,麦市镇通过积分激励、评优评先、入党入团挂钩等系列措施建立了与“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相匹配的激励体系。
一是党员志愿者积分激励。各支部党员志愿者带好各自“志愿者公益活动积分”手册到实践点开展活动,每次服务满10分,积分6次以上积分满60分,并按照积分排名每年择优由镇政府颁发党员志愿者纪念章,积分排名前10名由镇政府统一上报县委组织部、团县委推优推先,同时将分数计入所属村年终党建分数。
二是评优评先优先。所有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人员,累计积分到前10名以上同志,七一“两优一先”表彰、团委青年五四表彰、年底“优秀个人”表彰等评优评先优先纳入。
三是发展党员与团员直接挂钩。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志愿者对象秉持发展党员的“宁缺毋滥、对党忠诚、热爱公益事业”“成熟一个、择优发展”原则,按照积分排名择优发展,并要求在培养期内做好五个公益活动:参加三次以上创卫活动、参加三次以上宗教场所关停整治行动、参加三次以上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实践基地志愿者活动、参加三次以上敲门宣传活动、参加三次以上走访困难群众活动。
引导群众人人参与、户户出力,共同分享建设成果
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参与村庄治理,积极营造党员带头、村民主动参与的氛围,构建村民共治、共管、共护、共爱、共享的新模式,人人参与户户出力,建设成果人人享。
一是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湾事务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通过积分超市兑换奖品机制,开展“最干净家庭、最文明家庭、最和睦家庭”季度评比,引导村民学习身边榜样,从小事做起,推动村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二是乡村文化实践点负责人定期发布活动任务(活动时间、地点、需求人数、活动内容,如创文创卫、道路整治等),志愿人员均可报名参与活动,实践点负责人完成统计后做好活动安排,安排党员志愿者带队,制定活动计划并及时在公示栏公示。实践结束后,志愿者们、群众拿着积分手册到所在服务社区或者村做好登记、盖章。
三是群众通过文化实践点留言板留言,真实获取群众文化需求及意见,方便群众点评,也帮助我们提升文化实践点志愿服务的质量。红石村一组村民何晓桃说,这个活动确实办得好,家里的两个孙子周末经常就是在家看电视,出去玩又担心他们的安全。自从参加了这个活动,他们都开始喜欢画画,电视也看得少了。
四是积分超市兑换物品。为重塑乡村治理,提振群众精神,以小积分兑换出大文明,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推出“积分兑换超市”项目。以家庭为单位,所有村民均可参与。以“积分兑换超市”为载体,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是重要内容,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及其他临时性活动都纳入积分范围。人人均可领取一本积分手册,参与志愿活动均可获得相应积分(比如参与创卫、洁河活动、村湾治理等),分值由村湾党员中心户审核、支部书记复审、根据积分项目、参与时长等标准对应打分,获得累计积分可到“积分兑换超市”换取对应积分物品。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熊皓
终审|胡颖
监制|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