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扬帆潮头立 踔厉奋发阔步行——通城县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通城县“争先出彩、勇作示范”奋进之年。今年以来,通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市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打造中部地区制造业强县和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始终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滚石上山的韧劲,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谋奋进之局、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一批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一项项创新经验催人奋进,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群众成就感、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年来,通城县系统谋划推进10个领域、165项改革任务。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21项,在国家级、省级、市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19次,新增省级以上试点7个,召开全市现场会4次,重点改革案例被省级收录5个,改革典型经验做法被省市内刊和简报采用7篇、被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100余篇。平安电工获评第四届湖北改革奖(企业奖),通城成为全市唯一一个两次获评该奖的县(市、区)。

在改革中明确攻坚方向,坚定发展信心

始终保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科学分析形势,精准确定重点,严格落实责任,抓难点、补短板,抓试点、求突破,抓督察、促落实,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党的领导谋改革。建立健全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修订工作规则,构建完善县委深改委统筹决策、专项小组分块抓总、责任部门牵头实施、参与部门各尽其责、改革办协调督促的工作格局。对表中央和省、市委深改委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落实举措,全年召开县委深改委会议1次,审议《通城县2023年改革工作要点》等3个改革文件,清单式谋划十个改革领域165项改革任务,召开全县改革工作推进会1次,县委常委会听取改革工作汇报2次,系统推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

——坚持亲力亲为抓改革。坚决扛牢改革政治责任,县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全面履行“四个亲自”政治要求,严格落实县领导领衔重点改革项目“五个一”活动工作机制,17名县领导领衔19项重点改革任务。今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组织学习改革精神5次,研究部署改革工作17次,开展改革督办11次,点评改革项目9次,总结改革经验10条,以点带面、引领全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狠抓督察促改革。充分发挥督察“利器”和考评“指挥棒”作用,结合通城县季度综合大督查工作机制,先后开展全覆盖督察2次,对国家级、省级重要改革试点任务,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一业一证”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开展专项督察4次,调度项目进展8次,共发现短板弱项29个。完善“回头看”工作机制,对督察反馈问题明确要求限期整改,确保督察取得实效。聚焦群众满意度提升,开展县级改革现场评比、“改革大宣传”等活动,密切联系县级“两代表一委员”,听取意见、落实整改,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改革中释放产业动能,激发市场潜力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兴工业为主导、文化旅游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现代农业蹄疾步稳。以“两茶一药一猪”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持续推进全省“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以生产为基础,流通为主导,金融为支撑,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通城县夺得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金奖、第四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金奖等奖项,湖北省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特色养殖等省级改革试点落地通城,油茶产业发展相关经验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交流会上作书面交流。

——新兴工业提质增效。聚焦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优势产业,以创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培育试点县为抓手,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全县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总数共达121家,新增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总数分别达31家。通城县被确定为“第四批湖北省创新型县”,石南镇砂布小镇被授予“湖北特色小镇创建单位”。

——现代服务业全面进步。强化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完善湘鄂赣合作机制,通城与平江、修水共同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立足通城特色,大力推进“文旅+文化”“文旅+体育”“文旅+电商”多产联动,深化文旅跨界融合,培育兼具文旅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今年来,大坪乡内冲瑶族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瑶祖故里大观园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聚力流程再造,强化服务保障,提高行政效能。在全市率先启动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和招投标“评定分离”工作,招投标事项全部实行线上办理,项目落地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积极推广“4321”、“4222”等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培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成功举办通城县首场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完成企业座谈会7场,为21家企业现场解决难题56件。今年,平安电工公司已顺利通过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成为注册制下我省首家过会主板企业,咸宁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组织的上市后备企业培训活动在通城召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多次被《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在全市作典型发言。

——开放合作挺向纵深。积极组织“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加快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强化政策支撑,出台《通城县外贸发展若干措施》,“真金白银”鼓励和引导我县外向型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指导20余家企业参与亚欧博览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10余次,其中有5家企业参加了133届、134届广交会,获得参展展位8个,参展企业数量和展位数量排名均为咸宁市第一。助力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帮助20余家企业达成意向性订单3000余万美元,通过跨境电商接洽出口订单4000余万元、实现进口500余万元。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12%。

在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学有优教。以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为抓手,推动教育软硬件设施升级,新建公办学校5所,新增学位8730个,实施义务教育“改薄”项目22个,推动基础教育教联体共建,率先在15所学校建立教联体4个,创成省级、市级示范教联体2个,促进城乡教育抱团发展。

——病有良医。持续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县公共卫生应急预防中心、县医院传染病大楼、医共体信息化一期建设全面投入运营,县医院医技楼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完工,由卓雅医院和隽水卫生院合作建设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预计12月底投入运营。全县新增医疗机构4家,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率均达100%,医疗机构、病种、医保基金覆盖率均达90%以上。

——老有颐养。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精准高效、救扶一体的社会兜底保障体系,以公立医疗机构办养老为依托,创新完善居家和社会基本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县新增各类医办养机构3家,新增养老护理床位560余张,建成城乡日间照料中心156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个、幸福食堂6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三个提高”,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等省级改革试点落地通城,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模式被省市多方推广。

——住有佳园。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地下基础设施普查等省级改革试点建设,分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完成工程量97%,二期完成工程量70%,第三批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即将启动第四批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完成老城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完成2条内河管道疏通清理和1条内河生态治理。城市更新相关工作经验被省政府《政策》刊发推广。

在改革中厚植生态底色,书写绿色答卷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县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7%,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受污染耕地修复安全利用率均为100%,河湖长制工作经验被评为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长效化开展增绿护绿行动。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建设,开展扩绿提质行动,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07%,药姑林场在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暨林下经济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全市国土绿化暨林长制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创新化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开展绿色低碳金融创新工作。全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总数达到4家,建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核心示范片区8000亩和油菜绿肥种植示范区5万亩,示范片区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湖北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落地通城,相关经验被《政府调研》刊载。

今年以来,我县新增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4个,创建“省级生态村”2个,总数达101个,通城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成功入选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咸宁地区唯一、全省七地之一获此殊荣的县。

在改革中夯实基层基础,凝聚善治合力

全面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多措并举做实综治中心、完善体制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切实把党建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打造“部门联动、闭环运行”的治理体系。聚焦党建引领促基层善治,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抓手,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强做实的治理体系。全县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197个,实现全覆盖,打造“续辉调解工作室”16个,创建枫桥派出所3个,“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乡贤联谊会实现185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今年以来,各级综治中心已接待群众2290余人次,直接答复处理问题611个。

——形成“常态长效、善治久治”的治理机制。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党委大闭环、部门小闭环”和“综合治理大闭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小闭环”工作模式,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就地化解。全县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五里镇尖山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通城在全省“枫桥讲堂”上专题推介经验做法、平安建设工作在全市作典型发言。

——凝聚“同向发力、多元共治”的治理力量。结合共同缔造,深入推进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试点,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今年来,确认基层治理创新实验点51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获评湖北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1个。通城被确定为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县,大坪乡获评“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改革中强化肌体经络,永葆党的活力

围绕党员干部全面提能,深入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教育管理改革,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增强“细胞”质量、保持“肌体”健康,切实激发全党活力。

——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创新完善“政治历练、能力训练、实践锻炼”教育模式,定期开展“一把手上讲台”“项目擂台赛”“干部夜学”等活动,结合主题教育,大兴调研之风,全面提升广大干部适应新形势、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水平。今年来,全县共有59名“一把手”登台讲课,16名“一把手”被聘为县委党校的兼职教师,20个优秀课件被列入县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表”;全县“一把手”共领衔调研课题428个,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民生实事497件。各单位开展“干部夜学”等活动380场次、11260人次,掀起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实干之风。“一把手上讲台”有关工作经验被省委内刊杂志刊载,并在全市干部教育联席会上做经验交流。

——干事创业氛围更浓。完善工作日志定期核查和长效使用机制,将核查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绩效奖励等相挂钩,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今年来,对排名落后的3家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工作约谈,对2名工作日志饱和度低于90%的干部不予职级晋升。我县工作日志管理做法被市委主要领导在全省市厅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推介。

——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创造性实施“室组地”联合办案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干部联动、线索联办、案件联审“三联”新机制。通过“室组地”三方科学分工、优势互补,推动问题线索快查快结,健全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案件全流程审核把关和全周期质量管控。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结案258件,审结率96%,平均案件审理时长由2022年的15天缩短至6天,案件联审有关做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宣传推介。

来源:中共通城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