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城:未雨绸缪 科学调度 打好防汛主动仗

【全媒体记者 胡颖 吴雷】7月3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终于暂别强降雨的暴击,迎来久违的阳光,也迎来好消息:今年入汛以来,通城县无重大险情、无人员伤亡,城区无较大内涝,取得安全度汛的阶段性胜利!

通城县是湖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今年从1月1日截止到7月3日20时,通城县降水1573.3毫米,比历年同期(1074.4毫米)偏多46.4%,比去年同期(983.6毫米)偏多60%。那么,通城的“三无”是如何实现的呢?

汛前谋划 充分准备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通城县用心复盘“6·10”特大洪水灾害,未雨绸缪,棋先一步,着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联动机制,誓与暴雨洪水决战到底!

“必须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把责任压实到防汛抗旱全过程、各层级,确保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月8日,2024年全县防汛抗旱大会上,县委书记刘中英的讲话掷地有声!

为帮助各防汛责任人更好地履职尽责,提升防汛抗旱、山洪灾害应对能力,通城县举办防汛抗旱、河湖长制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授课,培训面覆盖11个乡镇、185个村(社区),涉及220人。

此外,县水利、农业、应急、住建、交通等部门还组建了各自领域的专家团队共48人,24小时闻令而动,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先后指导排险34处。逐级组建、调整、充实抢险队伍,逐一进行培训并登记造册,全县共组建201支、4460人的抢险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

通城县应急部门负责人表示:“入汛以前,我们对全县的防汛抗旱抢险物资都提前进行了检查清点,编织袋、木桩、彩条布、土工布、救灾帐篷及砂石料等大宗物资不够的就补足,充分保障应急调度。”

暴雨!大暴雨!信息如何传达?号角谁来吹响?

通城县提前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针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靶向发布,利用“村村响”发布山洪预警提示,通过短信形式向全社会及时普发,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村、到户、到人。通城县还健全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气象日报送和险情、灾情实时报送制度。

“预警信号特别是橙色、红色预警时,我们第一时间‘叫应’党政领导和基层防汛责任人。”县气象台台长张鹏介绍道。

与此同时,通过通城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防汛科普、一线报道等内容,确保相关资讯的迅速、准确、全面覆盖,凝聚防汛救灾的合力。

入汛以前,通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对全县中小型水库、头顶塘、水电站、重点泵站、重点水闸和河堤险工险段查险整险,并组织开展了城区管网检查维修,同时对全县所有水库、河流开展“清障”行动,将安全隐患解决在汛前,确保行洪畅通无阻。此次强降雨发生后,多次组织专班开展系统性巡查和排险,全县共消除风险隐患223处。

通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修伟表示:“只有做足功课,做到安排部署早,培训提能效,物资储备足,专班队伍强,预警叫应准,排查排险细,大家心里才有底,知道怎么干,汛期大考来了,临阵也不慌!”

严阵以待 科学调度

6月18日入梅以来至7月2日08时,全县平均降雨571.8毫米,5个乡镇累积超过650毫米……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

为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灾害,县委、县政府科学调度,县防指坚持每日一会商,及时研究部署防范应对工作。所有县级干部下沉一线督战,各乡镇坚持巡查值守,县直各单位协同作战,强化应急处置,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形成防汛抗洪的强大合力。

为有效降低风险,全县5座病险水库降低水位,12口病险塘堰做到空库度汛,38座水库水位调度至汛限水位2米以下,208口“头顶塘”控制在安全水位运行。特别对雨量较大区域的水库,采取自然溢洪和人工干预的方式将水位降低。同时,强化值班值守。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始终靠前指挥、一线调度,每日带班县级领导坚持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工情,履行防汛值班“守夜人”的职责;全面压实各乡镇、各单位24小时值班值守责任,确保电话有人接、传真有人收、事情有人做,确保遇灾时及时做好应急调度和信息报送工作。

7月1日08时至2日08时,通城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临灾预警由橙变红……

7月1日14:52分,通城县G353国道K1029+100(隽水镇马鞍山路段)右侧发生山体滑坡,造成公路阻断。通城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县交通、交警、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和乡镇立即开展处置工作,对滑坡路段实行交通限制,并迅速调集挖掘机1台、铲车3台、自卸车24台,出动抢险人员41人赴现场应急处置,全力清理坍塌土方,用编织袋装土对滑坡山体进行护坡,消除坡面二次滑塌的风险隐患。经过冒雨奋战,18点13分,中断的路段被抢通,21点路面土方已清除,23点车辆在交警指挥下可有序通行。

7月1日下午,麦市镇花园村花园桥段麦坪线公路内侧发生滑坡,路面堵死。麦市镇迅速设置警戒,组织人员机械展开路面清障工作,三小时后,交通恢复。

7月1日20点58分,塘湖镇塘黄公路龙印段一路旁大树倒塌,导致交通双向中断,塘湖镇立即组织机械人力冒雨处置。23时19分,倒塌大树清理完毕,交通恢复。

7月1日21时50分,五里镇金塘村七组一村民屋后发生山体滑坡,损坏房屋一面墙壁。20分钟前,五里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根据日常排查发现滑坡迹象,已提前响应预案,将该户6人成功撤离避险。

7月1日22时,关刀镇关黄公路新建段发生滑坡,道路受阻。当晚24时,道路抢通。

7月2日,马港镇黄鹤村2组堰塞湖一侧堤坝滑坡,镇村干部及时组织附近居民8户14人转移,调配挖机设备对堰塞湖进行疏通,化解溃坝风险。

7月2日凌晨,持续大雨中,五里镇磨桥村“两委”干部在巡查时发现,三组一户村民屋后山体有滑坡迹象,立即通知户主紧急避险。随后不久,此处发生山体滑坡,村民家墙壁被砸穿,家人平安。

7月1日晚,通城城区,暴雨倾城。城管部门冒雨巡查,对通城大道等积水路段开展排涝作业,积水迅速消退。

……

截至目前,持续强降雨导致通城县共发生较小山体滑坡事件138起,大部分水库溢洪道溢洪,全县11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损失,但没有人员伤亡、没有二次灾害。通城县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沉着应战,交出写满忠诚和拼搏的热血答卷!

城市更新 排涝升级

每逢汛期,通城一些老旧小区总是面临“被淹”的困扰,“城北阴山河,城南续家畈”更是连年内涝。这次暴雨之下,这里的情况如何呢?

“今年下这么多大雨,要是在往年早就浸了,今年却没有淹,晚上睡得也安心。”通城县隽水镇雁塔社区居民胡菊华难掩兴奋。

胡菊华居住的雁塔社区就在阴山河边,阴山河是通城县隽水镇的一条城中河,沿河居民有两万余人。多年来,由于违章建筑挤占河道、排水设施陈旧老化和河道淤堵等问题突出,雨季经常发生积水现象。前几年,经过阴山河一期、二期改造,中游流域环境得到改善。但是,老旧小区箱涵和明渠狭窄引起的“肠梗阻”问题,导致水患依然存在。

“以前是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半夜起来几次,一旦浸水了,就得马上转移出去。”胡菊华说,往年每到汛期,小区居民就开始焦虑,寝食难安,都盼着早点解除这难熬的“高度警戒”状态。

如何回应群众关切,根治阴山河“水患”问题?2022年,通城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了阴山河三期改造工程,拆除并重建明渠约1285米,新建了1处分流箱涵,改造了2处箱涵,改造拓宽1座桥涵,下游出口箱涵从原4.3米拓宽至7米,高度从原来的1.8米提高至2.3米,极大地增大了行洪断面。

位于城南的续畈小区是城区最早的一批居民小区。过去,一到下雨天,道路积水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居民吴小平对此深有体会:“没改造的时候,水全部从我们这里出;如今改造好了,再也没有积水的情况了。”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续畈小区铺设了生态透水路面,地下管网实施了雨污分流,增大了管径,科学设置了排水口,整体提升小区的排水能力。很多居民开心地表示,今年小区经受了持续暴雨的考验,生活质量终于提上来了。


2022年以来,通城县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6批共79个建设项目,补齐城市基础短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推动城市更新。其中,全面启动城区河道治理、雨污分流、供排水管网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着力解决城区内涝痛点。

“今年的降雨量比前几年都要大,我们社区每天都加强巡查,今年都没有发生内涝,说明城市更新的改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城县隽水镇雁塔社区居民黎仁华开心地说。

暴雨大考之下,通城交出了回应民生、求真务实的良心答卷。沐浴着久违的阳光,雁塔社区的居民们百感交集,其中有位李老师给刘中英书记发了一条短信:法国文豪雨果曾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您是水利专家也会当家,不搞面子工程,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底下,“胜利”来之不易,这是通城人民的福气!

对此,刘中英书记谦虚地说,通城这次顺利通过“上半场考试”,归功于“天时”与“人和”——这次临灾预警升到了最高级别,但没有6·10那次的破坏程度大,这是“天时”。全县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坚守一线,群众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应对,这是“人和”。经过几轮强降雨的考验,我们发现在防汛抗洪和应急抢险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缺陷和问题,主要是全盘统筹调度的能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洪基础设施短板还有待进一步补齐、地质灾害隐患还有待进一步治理、防汛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压实。目前,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继续发扬“人和”,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迎接下阶段的“大考”!

图文编辑|祝思思

一审|黎赛明

二审|胡 颖

终审|傅 凡

(作者:通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