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28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部署开展质量强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国家层面已经启动实施质量强链十大标志性项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的质量提升需求,部署实施146项攻关任务,推动加快研制一批国家标准、计量技术规范、计量标准装置,形成一批亟须的检验检测方法,建立一批质量评价认证制度。
截至目前,已突破一批制约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瓶颈,如:
集成电路项目成功研制22nm线宽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量子信息项目4.2K温度计量装置进入降温实验阶段;
电动汽车超充项目建立充电桩远程计量系统和数据库,接入充电桩13.5万台、超充桩500台,线上线下电能计量测量结果一致性超过90%。
同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推进628个质量强链项目,1564家链主企业、11万家链员企业、2251家赋能机构共同参与,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578个,聚焦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绘制质量问题清单6123份,实施重点攻关项目2284个,解决质量问题5666个。截至目前,质量提质增效效果初显,如河北首次实现钢管逐支追踪、质量自动判定和预测等功能,直接人工成本降低50%。福建攻克光电显示产业关键技术难题,节约质量成本超3亿元。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黑龙江台)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