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的民间收藏逐渐热了起来,民间收藏爱好者不断增加,收藏品的数量、质量都很可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之一,民间收藏抢救、保护了很多艺术珍品,他们收藏的不仅是记忆,更多的是传承了华夏历史文明。
在隽水镇桃源村收藏爱好者杨志文家,几名收藏爱好者正在观摩他近日从江西收的一块寿匾。细观此匾,中间是用石灰桐油堆塑的“宝婺扬辉”四个大字,这块牌匾除了它属于清代光绪年间,最有价值的是左边刻的“钦点史部主政姻再晚汪宗翰顿首拜题”几个字。
通城县收藏协会会长 冯俊:这个汪宗翰是黄袍润田大屋牌匾上的“汪宗翰”是一个人,他当官已经做到了二品京官,他是第一个保护墩煌壁画的人。
据了解,汪宗翰是清代的通城塘湖润田人,1902年至1906年,也就是汪宗翰在任敦煌知县期间,为敦煌文物的价值发现、真实上报、妥善保管封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作为汪宗翰送给他岳母八十大寿时的寿匾,比一般匾额用料厚实,做工精良,四角用木雕花边装饰,正中间上下均有一个寿字图案实为罕见。
收藏爱好者 杨志文:这是过去没发明铁质油茶机的时候,最古老、最原始的木(质)油茶机。
在杨志文的家中,有不少和百姓生活有关的老物件,像瓷器、根雕、花轿、石墩等。杨志文说,他20多年前就喜欢民间文物收藏,这些年跑遍了湘鄂赣地区,搜集整理了清代到民国乡村历史文化、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民间工艺品七百余件。目前,正着手打造一家通城民宿收藏品式的特色农庄。
收藏爱好者 杨志文:文化收藏也是传承老祖宗的东西,别让过去的东西失传了,现代化的东西多了,如果不收藏,这种东西慢慢就烂了,慢慢就失传了。
据了解,像杨志文这样的收藏爱好者,我县还有二十多位,他们让民俗文化多了一条传承的渠道。
通城县文联主席 刘亚敏:我们打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之中,就是要有一大批这样的民俗文物爱好者,来共同保住我们的乡愁,留得住文物,才能保护我们地方的文化不至于遗失、流失,他们的这些举动,为我们今后的文化开发、打造、利用,是很好的支持。
在美丽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中,我县高度重视民俗文化保护和支持力度,罗荣桓纪念馆、方琼纪念馆、刘绣衣故居、南虹桥、瑶族文化展览馆等古建筑和古文化的修复,让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向社会呈现。同时,民间收藏的藏品作为历史文明的一种记忆和传承,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链条,通过民间收藏与官方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文化传承。
通城县文联主席 刘亚敏:作为文史部门、文物部门,我们今后要加大这方面的保护力度,尽量的把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记者】胡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