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姑山神韵】④ 红色热土 革命圣地

/红色热土  革命圣地/

       有一种追求,叫精忠报国!

有一种信仰,叫共产主义!


      



致敬药姑山上的英雄!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曾说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习主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这是谆谆告诫,也是严正宣示。

今天,我们走进药姑山这块红色热土,让我们再聊聊英雄,再想想未来。




铭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革命历史

药姑山

巍然而险拔

峻峭而秀美

群山环拱

起伏绵绵

地形之复杂、范围之广阔

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


这里是一片圣洁的净土

它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抗日的烽火燃烧大地

八年抗战换来了壮烈的胜利

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

多少将士迎着风雨英勇出击

多少英雄在枪林弹雨中所向无敌


为了华夏的锦绣河山

为了中华人民的翻身解放

他们高举火炬冲破黑暗

他们应对敌人的屠刀

笑迎明天






革命旧址是重温红色记忆的课堂

红军医院—割耳坡

      1928年—1934年,湘鄂赣边特委委派红十六师进入通城的黄袍山、药姑山,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红十六师师长徐彦刚、团长赵琪、付燕民等带领红军和赤卫队在药姑山临通(湖南临湘、湖北通城)一带,与国民党十九师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役30余次,其中,有攻克通城的攻坚战和捣毁国民党保安团的歼灭战。当时红军医院设在栗树坡,为安全起见,后迁至柳竹沟和楠竹沟。(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1931年5月,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将全省划为10个清乡区,药姑山成为第一清乡区,主要围剿通城黄袍山、药姑山两地的红军武装和红色政权。那时,国民党北港镇团防局长胡登春(绰号登麻子)与国民党临湘县的吴秉南为首,运用“整顿保甲,清查户口,实行连座,兴办团防,督促剿共”的策略,多次围剿楠竹沟红军医院。

1933秋,由于叛徒带路,国民党保安团夜袭楠竹沟医院。叛徒知道红军口令,从第一道哨所栗树坡进攻,直插楠竹沟红军医院。医院负责人杨威、医生龙武、陈茂华及伤病员120余人拼死抵抗,激战2个多小时,除部分人员突围外,其余73人壮烈牺牲。保安团长胡登春和吴秉南等,从每个烈士头上割下一只耳朵,装了一竹篮,向省党部邀功请赏,在北港镇冠清屋保安团部领现大洋500元。

药姑山革命群众对保安团恶行恨之入骨,含泪掩埋烈士遗体。栎家楼屋的贫苦农民胡义云、胡肇付等人,掩埋烈士遗体达半月之久。掩埋烈士遗体几个大坑至今犹存,其中一坑已凹下,当地群众为纪念死难的烈士,后将楠竹沟改名为割耳坡。(胡义云口述)

1984至1985年间,修通了从花墩村至药姑山花果园的村级公路,全长9100米,其中一条分岔道直通割耳坡。

1986年,为纪念割耳坡红军战绩、纪念先烈,大坪乡政府耗资0.5万元、投工460个;县老区办扶助1万元,在割耳坡红军医院第一哨所山咀上,修建了一座高7米、占地12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碑。当时尚健在的红军领导人李平在纪念碑上题词“青山春常在,烈士功永存”字样。

每年清明节,周边乡镇的中小学都组织学生到烈士碑前扫墓,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发文将割耳坡红军医院遗址列为全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共谈判 — 尖山铺


       药姑山下花墩桥,又名尖山铺,因石花纹桥墩而定名,是通往药姑山和临湘壁山的通衢之路。该处依山傍水、两港交叉,有和尚岭、尖山铺、广严寺等上香拜佛场所,因此十分繁华。

1937年6月,中共西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江渭清,率部屯驻药姑山大港冲。“七七事变”后,江从抗日大局出发,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军队发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通电,并对国民党地方当局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江渭清部通过与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国民党县长曹功绵、保安团长胡登春等,三次针锋相对的说理斗争,谈判终获成功。根据董必武独立自主靠山扎的指示,江率部队集结于花墩桥茶园屋(尖山铺),并设立以邱炳为主任的通城办事处(后改为新四军通讯处)。8月,组建了西北分区游击队;9月底,江渭清、余雨利、刘士杰等率部400余人到平江嘉义整训,编为新四军一团三营,奔赴抗日前线。(摘自党史)

红色政权 — 鸦雀山


       药姑山东部的鸦雀山又名ㄚ吉山、喜鸦山,山高险峻,古木参天,因松杉楠竹遍山、鸦雀多在林中筑巢、雀鸟群飞而得名。鸦雀山位于大坪乡水口村境内,东连崇阳台山,西接韩岭、栗坪、杨部村,北靠国营药姑林场桂竹源场部,山体面积10.5平方公里,有材林面积2000亩,海拔280.8米。

1931至1934年间,湘鄂赣边特委在此地创建了湘北通城县中心县委会和县苏维埃政府(摘自党史),由钟期光任县委书记,李海林任县苏主席,并将鸦雀山划为苏区五大区(鸦雀山区、大云山区、普生区、尖山区、壁山区)之一,各区下辖乡苏维埃政权,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鸦雀山区组织了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十六师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发动群众,招募贫苦青年参加红军,与黄袍山一带的农民赤卫队配合作战30余次,其中有著名的攻克通城战和捣毁保安团战役,巩固了红色政权,留下了光辉的业绩。(根据鸦雀山沈模亮、水口铺汤斌老人口述资料整理)

匪军焚屠 — 花果园




       花果园位于药姑山腰,海拔586米,因山林翠绿、花草遍地、山果累累、风景秀美而得名。

1931年至1933年,中共通城中心县委会再次组建了湘北游击队(后改为农民赤卫队),共30余人枪。赤卫队长朱宪斌(平江人)带兵配合红十六师,与国民党19师和保安团作殊死斗争。

1933年秋,国民党吴秉南部会同临湘县王颇部,合力围剿住在花果园的红军赤卫队。当时红军主力已转移,朱宪斌因病隐藏在花果园马家,不幸被捕杀害,又以窝藏红军罪名杀害汪桃妈,并将花果园马杨两家房屋27间烧毁,财务抢劫空。当地群众将朱宪斌埋葬于花果园后山。

1986年,因花果园修水库,当地一名老赤卫队员胡正甫(又名胡意成,81岁)钉做一木盒,将朱宪斌尸骨移葬于割耳坡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边。每年清明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前来扫墓,祭拜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摘自大坪乡组织史)

药姑第一党支部




       药姑山腰的密林深处有一地叫泥塘,左为楠竹沟界牌沟,右连湖南临湘壁山桃树坪,中间平坦,有山地20余亩,仅有一户贫苦山民居住于此,是极为隐密之处。

      1928年2月,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委派红十六师的江渭清、李平、钟期光、徐彦刚、赵琪等来到通城黄袍山、药姑山一带开展土地革命,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32年3月,在泥塘成立了药姑山第一个党支部,其中有当地贫苦农民胡均林、汪金龙、李海林(柏山林人)等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由胡均林、李海林任党支部书记。随之又在药姑山的东冲、田庄建立党支部,有共产党员胡光黄、胡从吉等28人(大坪组织史)。党支部领导山区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点燃了药姑山的红色火焰。

红军操场 — 泥塘坪




        药姑山西南部的泥塘坪,四面环山,中间平坦山坳形似座椅,面积约1200平方米,周围长满罗汉竹,松杉绿绿葱葱,野生药材遍地生长。

从1931年开始,红十六师的农民赤卫队及留在山上的部分红军,在此建立红军操练场,每天早上都训练出操。1932年3月第一个党支部在泥塘成立后,出操的口令声响彻山谷。该操场一直到1937年秋国共集结在尖山铺谈判一致抗日后才停止使用。

1970年至1983年,原北港公社组织人力物力,因地制宜,在泥塘创办药材种植场,建场房300平方米,种植药材32种200余亩,后因体制变动,1990年被迫停办。

如今的泥塘红军操练场,成为长满茅草和罗汉竹的荒坪。但许多健在的老人回忆当年红军操练歌仍历历在目、不绝于耳。“忽听营中军号响,跑步上操场,立定,枪放下,变队形,上刺刀,冲锋杀!立正与稍息,集合起来快出发,上战场、把敌杀!”(摘自党史)。

苏区后勤 — 新屋岭


      药姑山中部的新屋岭,位于大港冲境内,海拔505米,岭前只有一道出入口,口子前有古老大小叶栎树,进口后一条溪涧顺陡坡而下,居民房屋伴山涧而建。此处,涧深谷幽,林木遮天,花木峥嵘,莺啼雀鸣,风景宜人。

1932年,湘北游击大队在此驻扎过,后迁至花果园。为保障红军供给,湘北工作团筹备处决定在新屋岭设立红军财政科,任命邹文安为科长、周应成为交通员,没打土豪劣绅缴获的财产,采购军需和生活物资,并启用苏区政府金融券。新岭成为红军部队和农民赤卫队的经济中心和后勤保障部门一直延续至1937年9月底。

少共组织 — 柏山林




        药姑山腰的柏山林,山体呈长方形,中间平坦,因关隘险峻、古木参天且多为柏树而得名,是县苏维埃主席李海林的故居。

1933年,湘北工作团筹备处在此建立了农民协会、共青团、儿童团妇教会等少共组织,负责人是樊国贤、胡先谷,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发动工作并引导贫苦农民学教革命歌曲,其中有《招兵歌》、《十月革命歌》、《农民暴动歌》、《八劝妇女歌》、《天下穷人是一家》、《当兵就要当红军》、《参加革命歌》、《十送情郎当红军》等十余首歌曲,负责少共组织的教唱。(摘自组织史)

通过少共组织的宣传发动,壮大了队伍,其中,儿童团发展到53人;在大港冲、内冲一带,先后有胡光黄、胡从秋、周拔成等66人参加了红军和农民赤卫队,为土地革命运动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团长殉难 — 青山咀

        药姑山中部的青山咀又名伏虎咀,在内冲瑶族村境内,山林茂密,山形似老虎伏卧,故名青山伏虎咀。

1933年夏,中共通城中心县委会将内冲(东冲)划归尖山区管辖,委派红军团长付燕民(平江人)在内冲开展土地革命达4年之久。因为内冲村民全部姓胡,团长付燕民为了掩饰其身份,又便于开展群众工作,将付姓改为胡姓,名曰胡燕民。

1936年5月9日上午8时许,国民党保安团胡登春亲自带人来内冲围剿红军赤卫队并捣毁尖山红色政权,当时付燕民带领部分红军和30余名赤卫队员驻扎在内冲大益屋。保安团特务队长胡先英(本地人)化装成载苕农民从大风塝下来,红军哨兵在陈家塝见他是老百姓,没有注意查问,胡先英带着手枪和两颗手榴弹引保安团60余人摸到大益屋青山咀时,被付燕民察觉,因敌我兵力悬殊,付燕民立即组织突围。5月正值洪水季节,内冲河水猛涨,30余名战士泅水过河,撤到对岸上了兰家坑,剩下付燕民一人掩护抵抗。在毛竹林中,付燕民用一条马枪与敌人对抗,被胡先英扔的一颗手榴弹炸伤左腿,血流不止,躺在竹林中不能动弹,他最终因子弹打光、流血过多昏迷过去,然后被叛徒胡光田、胡仁贤用锄头扎死,壮烈牺牲,年仅32岁。惨无人道的叛徒还割下他的头颅,拿走马枪,送到保安团请功,得了10块大洋。革命群众恨之入骨,含泪将付燕民尸体埋葬于青山咀(伏虎咀)。

日军屠焚 一 广严寺


      药姑山脚的广严寺,原名五方庵,位于花墩村境内。1938年,日寇长驱直入进犯通城后,汉奸告密说花墩桥(尖山铺)是红军集结地和国共谈判一致抗日之所,也是进入药姑山根据地的必经之路。1939年2月1日,日寇一名少佐带一小队日军在花墩桥、尖山畈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共烧毁房屋180余间,富家冲妇女被日寇强暴致死,随之追杀群众至广严寺,有2名老弱妇幼因跑不动,躲在广严寺大殿神坛下,被日军用刺刀逼出来,一齐跪在广严寺场前,用机枪射,27名老幼纷纷倒下,只有胡金水等3名小孩压倒在死人堆里得以幸存(胡金水,花墩村8组人,尚健在)。日军在广严寺一次就杀害了24名无辜群众,酿成了史无前例的“2.1屠杀惨案”。

英雄就义一 四甲铺

       药姑山东冲出口的四甲铺,少有几家店铺,是进入东西两冲腹地的通衢之地,也是历代兵家的战略要地。

1933年四甲铺隶属尖山区四甲乡苏维埃政府成为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的红色山乡。

1934年6月,国民党吴秉南部委派分队长李宗林率保安团在西冲石壁屋袭红军和农民赤卫队。红军战士胡肇寿、胡均四(药姑村人)2人为掩护其他战士突围,不幸被捕。匪军用麻绳穿在2人海眼骨上,牵到四甲铺示众后,在南山湾菜家港将他们杀害,时年都仅有31岁。

1935年夏,尖山区委书记周启生、团委书记李甫云(女)在乡苏维埃主席程明玉的带领下,一早到东冲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国民党葛皇甫部正带领保安团围剿赤卫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2名干部在激战中负伤被杀害,牺牲在四甲铺,时年仅20岁(现葬赛公桥)。

几次反围剿战斗,在四甲铺还先后被惨杀的有红军干部许红云(女)、戴美莲(女),战士周拔成、陈方五2人(现葬花墩茶坡垅埂)。

红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药姑山的四甲铺!(摘自组织史)

烈士血洒 — 铁路坪


        铁路坪,北靠药姑山ㄚ吉山下,东临崇阳,既是古老集镇水口铺上药姑山的交通要道,又是一处信息灵通、市井繁华的小集镇。

1931至1934年间,鸦雀山(ㄚ吉山)湘鄂赣边省委在此处建立湘北通城中心县委会,水口铺、铁路坪划为水口乡,建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

潘凤保烈士(女),江西修水县人,中心县委会妇女干部。1930至1932年夏,随同湘鄂赣边区特委在水口铺鸦雀山一带展开革命活动。1932年夏,在一次战斗中,她为掩护三位战士突围,不幸被捕,后被胡登春杀害在铁路坪,时年22岁。

1991年3月,大坪乡教工会立碑于铁路坪。其碑文如下:潘凤保烈士(女),江西修水县人,中共党员,1932年潘夏,任苏区妇协会长,领带水口乡土改。机智勇敢,与敌周旋,后不幸被捕,敌人断其肢、割其乳,残忍至极,她大义凌然,高呼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鲜血染红了铁路坪。乡人哀之,座于此岗,呜呼!何其壮哉!余等感其先烈,特立碑以纪念之。

钟期光屯兵药姑山

      药姑山位于通城西北部,北与湖南临湘交界,东接崇阳台山,主峰在大坪药姑村境内,总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1261.1米。是一座古老神奇、雄伟险峻、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名山,历代以来都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领的红第二方面军在湘鄂赣一带活动。1928年9月,湘鄂赣省委和湘鄂赣边特委曾派红十六师的钟期光、李平、徐彦刚、李砚农、李湘恒、万多明等,首次来到药姑山开辟革命根据地(通城地名志29页)。药姑村86岁老人胡意成(又名胡正甫)回忆,当时红军约1000余人,从平江到通城黄袍直插药姑山。钟期光、李平初次屯兵药姑山后,从发动群众入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泥塘组建了第一个党支部,发动了胡均林、胡光黄、李英随(海林)、汪金龙等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由胡均林担任党支部书记。半个月内,在泥塘用人工开挖填平修了红军操场,可容纳千余人出操(现旧址已长满罗汉竹),同年在楠竹沟(割耳坡)建立红军医院。在新屋岭设立红军后勤办事处(财政科),由汪金龙任科长(见大坪组织史)。在药姑山脚花墩桥尖山铺设立地下情报交通站(店号翠和隆,见大坪组织史)。

1929年8月至1931年初,湘鄂赣省委在鸦雀山成立中心县委会(组织史表)和湘鄂赣中心县委政府(杨部组织史10—15页),先后由钟期光、李济平、黄加高、钟秀存任中心县委书记,由李海林、李湘恒任县苏维埃主席。中心县委会从1930年至1936年一直在此办公。这期间,区乡党政军群等革命组织相继成立,在药姑山境内的有23个(大坪组织史)。

       红军的举动,受到了广大药姑山群众的热烈拥护,当年有20余人参加红军,30余人参加赤卫队,700多余贫苦群众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药姑山成为了红色革命根据地。


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

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

他们的丰功伟绩是不朽的

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

今天我们悼念革命先烈

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就是要以先辈为榜样

热爱自己的祖国

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致 敬 药 姑 山 上 的 英 雄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