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习水文 黎赛明】今年4月,湖北省政府发布通知,咸宁市通城县被批准退出贫困县。但是,截至目前,该县仍然有498户存量贫困人口。如何确保这498户贫困人口今年如期脱贫?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通城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紧盯薄弱环节,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清一色的黛瓦白墙,宽敞整洁的柏油路,欣欣向荣的果园……初夏的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处处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天门村曾是通城县6个省定深度贫困村之一,土地贫瘠、人口稀散。近两年来,借助易地扶贫搬迁、迁村腾地的东风,81户村民搬进宜居新房。
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党支部书记 邓辉斌: 以前住在山里面,没路、没水、没网。网络全部到户,现在我们住在这里比城里人舒服,我们有好的水,好的空气,好的绿化。
天门村地处于黄龙山脉西麓,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有12个村民小组、374户1311人。因土地贫瘠,外出务工是大部分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已脱贫户无法外出务工。为防止这部分村民返贫,村里通过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等方式,吸纳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村民 葛时雨:我在这个黄桃基地做工,还有在村委会做保洁员,黄桃基地是按照上班天数计算工资的,保洁员是8000元一年,年收入有1万多元。
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党支部书记邓辉斌说:“我们的黄桃基地是2019年建成的。目前黄桃长势相当的好,我们带动了41户贫户,41户贫户都在我们黄桃基地务工,最少的年收入1000多元,最多的达到万元。”
天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269人,截止目前,该村仅剩存量贫困人口1户1人。78岁的村民邓仲生10多年前因一场疾病导致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目前仅靠国家养老补贴和残疾补贴艰难维持生活。为让邓仲生脱贫,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里想尽了办法。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驻麦市镇天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李建泓:我们曾经想过让他去黄桃基地务工,黄桃基地需要劳动力,可是他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经多方商量,今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为邓仲生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市扶贫工作队出资购买两只猪崽,让村里的养猪大户葛江明帮忙代养,养猪利润最后交给邓仲生,用这种方式帮助他脱贫。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驻麦市镇天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李建泓说,目前邓仲生老人享受的帮扶政策有两个,一个是养老政策每个月103元,另一个是残疾补贴是每个月100元,加上代养猪大概有2000多元的利润就达到了国家的脱贫标准。
为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去年以来,通城县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改建“扶贫微工厂”共51个,吸纳600余户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关刀镇关刀村的蓝极星广告扶贫微工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制作广告灯箱。这里45位职工中有近三分之一为本村贫困户。微工厂负责人吴祚和告诉记者,厂房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自己只用缴纳租金便可使用,大大节省了投资成本。
蓝极星广告扶贫微工厂负责人 吴祚和: 如果说自己建厂房,对于我们这种刚创业的人来说压力比较大,现在政府把厂房建起来一个,一年收取31000元的租金还是很好的,非常适合我们。
50岁的已脱贫户刘四兰原来在广东东莞打工,受疫情影响,刘四兰未能返厂。为防止她返贫,经村里介绍,刘四兰3月中旬到村里的扶贫微工厂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通城县关刀镇关刀村村民 刘四兰:在家里打工比在外打工要方便一点,可以照顾家里,收入也差不多,自己家的田地也可以照看。
除了就业扶贫,通城县还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长短结合、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通城还以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基地39个。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通城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8亿元,建成特色产业面积85万亩,带动贫困户的比例达到97.6%,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提供了活水源泉。
编辑:胡颖 审核:习水文
(作者: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