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⑨】通城:云上天门大变样 美丽乡村富了民

     (全媒体记者  习水文)眼下已到5月下旬,天气逐渐转热,位于天门山上的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清晨却带着一丝凉意,在薄雾笼罩下,显得十分宁静。而贫困户葛时雨却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拿着扫帚出门了,作为村里的保洁员,做好村里的清洁卫生是他每天的工作。随后,他还要赶到村里的黄桃基地务工,对已经挂果的黄桃树进行剪枝。

   “我在村里做保洁员, 8000元一年,在黄桃基地做工,按照天数计算工资的,年收入有1万多元。”葛时雨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是省重点贫困村之一,土地贫瘠、人口稀散,近两年来,借助脱贫攻坚、迁村腾地的东风,道路刷黑、村庄绿化、旅游开发……,一个“曾经干部谈起头痛、群众说起摇头”的落后村庄,如今处处呈现出一幅穷村旧貌“焕”新颜的喜人景象。

火起来  迁村腾地聚人气

      通城县天门村位于麦市镇西南端,海拔约500米,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74户13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269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居住在山顶的村民到村委会来回一趟需2个多小时,到山下集镇购物来回至少要5个多小时。雨雪天根本无法出门,特别是60余名适龄儿童上学困难,更谈不上村级卫生和文化建设。

   “由于资源贫乏,村民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为生,常住居民不足300人,以留守老人儿童为主,居住分散、房屋老旧,什么事情都难以组织,群众意见大,脱贫攻坚动力不强。”天门村党支部书记邓辉斌介绍说。

      天门村如何发展、村民怎样脱贫致富,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熊亚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明灯多次到天门村入户走访调研、召开屋场会,听取群众意见,最终确定了“迁村腾地、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村部所在地为中心,科学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居住点,补齐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吸引外迁外流村民返乡。

    2018年,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村委会与居住边远的329户农户签订了拆迁复垦协议,并引入第三方评估确定拆迁补偿价格,宅基地归村级集体所有,政府将腾出的191亩土地按占补平衡指标上市交易获得的资金,全部用于集中居住点建设。

      通过公开招投标按1100元/平方米价格,根据搬迁家庭人口建成统一风格民居安排给拆迁户,农户按850元/平方米价格支付房款后拎包入住,政府按250元/平方米进行房屋补贴外,新建幼儿园和村办小学,新建村级文化广场,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解决群众就医的难题。

   “迁村腾地整村项目,已完成了43户居民住房建设并已全部入住,基础绿化也进入了扫尾阶段,马上就完工了。”麦市镇天门村党支部书记邓辉斌介绍说。

      麦市镇天门村4组村民葛秀文是首批入住的村民之一,居住的瓦房虽破烂不堪却无钱重建,迁村腾地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率先和村委会签定了拆迁复垦协议,并2019年12月底搬入新房。

    “我的老房子基本上算是危房,不值钱,政府给了我10万多元征收款,新房子虽然花了17万多元,但自己实际只花了几万元就住上了漂亮的房子,比城市上住得还要舒服。”谈及现在的幸福生活,葛秀文抑制不住内心地激动。

与此同时,村两委还利用易地搬迁政策,让38余户贫困户搬进了易地安置点,住上了“小别墅”。

  “住在安置点比住在岭上好,沾了共产党的光,这里面住着也舒服,路也好走,生活也有保障。”从天门山岭上搬迁到安置点居住的贫困户邓益柏感慨万千。

美起来  生态建设亮底色

      天门村美丽了,但如何保障美丽“长青”,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棘手问题。为此,村两委积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发展实际中,对186亩拆迁宅基地全部进行复垦,让屋场变成了菜园;全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拆除旧房危房329户,改建厕所89户,拆除活人墓6座,让村落变成了花园;护砌疏通村境内1000米河道,全面提升改造1处污水处理池,打造成景观池水处理示范点。此外,还结合村民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村规民约,提倡喜事简办,健康娱乐等新风气。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驻麦市镇天门村工作队队长李建泓介绍,村民公约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保洁员、护林员等四员,参与整个新村的管理,划定了具体的养殖区域。同时,加强宣传和引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新风、新貌。

富起来  产业发展促脱贫

     天门村变了,人居环境变美了,配套服务齐全了。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吸引了许多外来旅客前来游玩,也让不少在外打工的天门本地人,嗅到了商机,陆续回到家乡,开小卖铺、建旅舍、办农庄……,昔日冷清的山村逐渐火热起来。

     一直在湖南做生意的葛新,今年春节过后就留在老家,将新房装修后用来开农家乐。

  “疫情过后才刚开张,每天有一桌客,相信村里建设越来越好,我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葛新自信地说。

    与此同时,天门村两委积极抢抓幕阜山旅游开发机遇,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大力发展高山种养殖业和旅游业,将天门村打造为集民宿风情、户外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这几天,村里的黄桃基地开始挂果,不少贫困户正在基地上劳作。村支书邓辉斌介绍说:“黄桃基地带动41户贫困户,务工收入最少的年收入1000多元,最多的达到万元。”

     目前,天门村已建成黄桃基地100亩;黄牛合作社存栏黄牛40头、羊100头,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野兔养殖带动28户贫困户增收;建成65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计划发展的600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基地正在进行土地流转,村级集体收入由原来的空壳村发展到年收入11万元。


(作者: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