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这些“锦囊妙计”请收下

“由于资源环境基础条件形成国土空间的巨大差异,基于区位因素、地形因素和人口密度,我国分为城市圈内、高密度平原地区、低密度平原地区、高密度高原丘陵地区、低密度高原丘陵地区、生态严苛地区6种;2000年以来,密集区内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从73%上升到75%,而GDP占比从87%下降到85%。”在2019中国土地学术年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李晓江这样描述我国国土空间“大格局”。

会上,专家就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献上了“锦囊妙计”,而“锦囊妙计”的核心在于应对新变化,创新思路和技术。

新变化在凸显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从提供产品的类别来划分,一国的国土空间,可以分为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四类。

李晓江表示,在国土空间布局中,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发展主体的变化,大学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的主体,农民工群体的选择能力提高;二是发展模式转向供给侧改革,供给要素的优化配置,注重创新驱动,城市功能出现分野;三是发展逻辑从“低价要素供给-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吸引就业与人才”模式,转向“城市生活质量与服务水平-吸引人才-企业入驻-经济发展”。

新思路很关键

基于城市化进程的新特点,李晓江认为,应当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城镇化空间。具体而言,可以提升北京、上海全球城市功能 ;重点推进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城市体系; 加快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 ;发挥县城的稳定器作用。

由于适宜城市化开发的国土面积狭小,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化可供选择的地域空间极为有限。如何协调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需求压力与有限的国土资源之间的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傅伯杰表示,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结合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国土空间三条控制线”在制度上保障了资源高效利用。一是维护生态保护红线。要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极敏感脆弱区、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区。不同气候情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对未来生态系统的影响差异很大。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区域生态安全,进行更加严谨的情景模拟和分析。二是保持永久基本农田,通过重要农产品供给为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空间保障。三是明确城镇开发边界,为集约适度的国土资源开发和区域绿色发展提供空间约束。

对于国土空间优化,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傅伯杰认为,需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

新技术能助力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院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延利提出了“国土调查云”促进管理方式变革的思路。 2018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推广应用“国土调查云”软件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乡镇国土所,全面推广应用“国土调查云”软件,当前,“国土调查云”用户达171453人。“国土调查云带来了地方举证、国家核查方式的转变,确保三次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真实性。基于‘互联网+举证’技术,实现移动互联和3S一体化等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利用普通手机的GPS定位和方向传感器,拍摄带方位信息的举证照片传送到云端,用最低的成本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延利介绍说。

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刘耀林看来,大数据可以辅助国土空间优化。“大量具有时空标记、反映个体和群体时空行为的社交网大数据(社交媒体、手机信令、刷卡数据等),充分感知人群空间分布与空间流动,分析人群活动空间特征,为空间上合理配置资源、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提供支撑。”刘耀林说。

(来源:经济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