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人的小康生活长啥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通城人的小康生活长啥样?近日,通城县融媒体记者走村庄、进社区,访家庭、探企业,看百姓生活,听群众心声。在大山深处瑶族村,过上幸福日子的老人说:“这是从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在雁塔社区,社区居民发出了“开窗见绿、出门即景,通城人也要过公园城市生活”的感慨……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北港镇横冲村,村民齐心协力,合股联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共同致富,共奔小康;在沙堆镇石冲村,富裕起来的人们,携手创造“家家爱生态、户户建花园、人人讲卫生”的美丽村湾新风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通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正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通城人的小康生活长啥样。

优美舞姿 活力年轻


户外穿越 激情四射

收获的喜悦

渔民的惬意

公园“慢生活”


“新长征路上的追梦人”李建泓

李建泓,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驻天门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坚持精准扶贫,帮助全村55户162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18户落实危房改造任务。从脱贫攻坚战役到发展产业致富,他一直在实践中努力摸索,最终确定了以200亩黄桃基地主导产业,让41户贫困户通过基地务工、土地流转直接受益,推动天门村从深度贫困村向深度发展村的完美转变。谈及未来,李建泓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的长征路,就是把天门打造成咸宁旅游名村,带领村民全面脱贫,奔向小康”。


“要让日子像火龙果一样红红火火”的胡江波

走进五里镇左港村四季果园火龙果基地,100余亩火龙果树有序排列,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提着篮子忙着采摘、装箱。因为被政府的好政策所感召,2017年胡江波毅然放弃了外地的好工作回到家乡,伙同他人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这片占地100余亩的四季果园,果园内四季有水果,精耕细作,打造出原生态绿色环保无公害果品。如今的胡江波,不仅自己发家致富了,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数十名村民一起脱贫奔小康。


迁村腾地,住“小别墅”的贫困群众葛时雨

葛时雨,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易地扶贫搬迁户。作为通城县省定深度贫困村的天门村,2018年启动迁村腾地整村推进的项目,道路刷黑,村庄绿化,易迁安置点整齐划一。现在的葛时雨住进了“小别墅”,还在村里做起了保洁员, 在黄桃基地做工。住所有保障,工作有着落,葛时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脱贫摘帽不言弃,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许五祥

许五祥,大坪乡栗坪村的村民。2014年,右手残疾的徐五祥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和帮助下开始搞养殖业,中间有过失败,但许五祥坚信“幸福的生活是用双手干出来的”。为了把养殖搞得更好,他和妻子努力学习养殖知识,2018年,许五祥养了800多只鸡,100多只羊,11条牛,实现收入12万多元,还还清了扶贫信贷,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受疫情影响,许五祥的养殖遇到一定困难,但在村里的支持下都得到了解决,现在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对许五祥夫妇来说,现在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而辛苦的, 但是离他们的小康梦也越来越近的。


“就业不用出远门,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熊元华

走进塘湖镇塘湖社区的扶贫微工厂,熊元华像往常一样正认真地在工作着。今年48岁的熊元华,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相依为命,离不开家又找不到脱贫门路,熊元华过去的日子十分拮据。今年3月份,塘湖社区扶贫微工厂正式投入运营,也改变了她的生活。工厂离她家不到半里路,多劳多得,按件发放工资,细算下来,每天基本上可以赚80元到120元不等,月均收入可达到2800元左右。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熊元华也是撸起袖子铆足了干劲,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小康梦也各不相同,但是老乡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和拼搏确是如此朴素、纯粹、动人,他们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己的小康梦,那些挂在脸上、发自心底的笑容妆点着通城人的小康生活。

(编辑:吴雷 审核:傅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