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报道咸宁督查压责、入企解难,以有力监督保障贫困人口就业的案例做法。
7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3版
7月21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西山下村的胡联芳收到一张“田园茶叶派工单”,和她一样,村里的未就业贫困人口都收到这样一张派工单。凭这张派工单,他们可到乡里的田园茶场上班,这不仅意味着每天100元的劳务收入,也让这个深度贫困村的群众看到了小康希望。
作为咸安区重点扶持的扶贫基地,西山下村的茶场合作社近年发展迅速,但今年突遭疫情,生产随之搁置,原本在茶场就业的贫困群众不得不歇业在家。该区纪委监委督查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督促区职能部门同茶场对接沟通,帮助解决贷款、运输、销售问题,推动茶场复工复产。制茶生产恢复正常后,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随即得到解决。
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也是脱贫攻坚治本之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赢收官之战,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和脱贫攻坚监督两手抓,把保就业防返贫政策措施落实列为监督重点,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推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为把监督抓到底做到位,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湖北省纪委监委加强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列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专门对保障贫困人口就业提出要求。该省纪委监委关于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指导意见也专门对保就业工作作出部署。围绕稳就业、保就业等重点,在全省层面实行大数据比对核查,对贫困县贫困村人口就业进行抽查。各级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下沉一线督查,其中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深入扶贫联系点开展调研督导30余次,加强对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重大扶贫项目开工、贫困人口就业专项资金安排等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
为压实职能部门责任,推动扶贫就业工作,仙桃市23个乡镇(街道)纪(工)委联合扶贫办成立督查组,下沉一线逐户走访了解贫困户脱贫、返贫和就业情况,聚焦贫困户就业稳岗、公益性岗位安置、创业就业扶持等政策落实情况,压紧压实扶贫和民生领域业务主管部门职责。在督查组推动下,该市通过“空中招聘会”“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等措施实现企业用工与贫困户就业需求精准对接,全市累计推动120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
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大对因残致贫人群的扶持力度,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湖北省谷城县纪委监委开展点穴式监督,督促县残联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等惠民政策。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残联加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推荐残疾人集中就业,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养殖致富。截至目前,该县5416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已有5407人实现就业脱贫。
保就业需要市场主体加力驰援。疫情对经济复苏造成巨大影响,多一家企业开工就能多一些就业机会,少一些失业返贫致贫的风险。“一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块钱,既照顾了家,又可以陪伴父母和孩子。”7月17日,正在通城县关刀镇关刀村蓝极星广告扶贫“微工厂”上班的贫困户方敏丽高兴地说。今年以来,通城县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村组建立扶贫“微工厂”,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为确保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该县纪委监委加大监督力度,围绕扶贫“微工厂”项目选址、项目审批、贷款支持、建设推进等,对有关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扶贫“微工厂”建设合规高效推进。截至目前,该县建设扶贫“微工厂”64家,吸纳8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全面精准地实施监督,推动扶贫政策落地。7月15日,襄阳市襄州区纪委监委负责人带队到程河镇孙岗村走访调研,对该村扶贫项目落地情况进行现场督导。
“我们今年计划示范带动15户村民种植大球盖菇,签订回收协议,并和未入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签订用工协议,优先使用。”该区农技中心驻孙岗村工作队队长肖志健介绍,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吸收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带动每户年平均增收近3000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