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店小二精神系列报道之十二】县发改局:优化经济协调服务 做好项目建设的“关键动力”

【全媒体记者 胡远  实习生 黎子仪】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改部门作为综合经济协调部门,主动作为,优化服务,以“人人争当店小二”的实际行动,优化经济协调服务,做好项目建设的“关键动力”,助推通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

今年以来,为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疫后重振,在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活贷等各项政策基础上,县发改局为项目提供“一对一”的特派员和“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帮助项目和企业解决防疫、返岗、原材料等困难235件,帮助申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57家。

通城县发改局副局长 刘利锋:印发了《关于实施阶段性降低中小微企业用水用气价格措施的通知》,为我县企业减少水电气成本800万元以上,帮助3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重点项目,缓解了用地指标不足、融资困难等实际问题。全县62个“四类重点”项目、837家企业在第一时间全部复工复产。

与此同时,县发改局积极争取项目提升企业科技水平,通过发改渠道积极支持我县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成功争取新增批复了中天云母等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使全县累计达到7家,占咸宁全市总数的50%。

通城县发改局副局长 刘利锋:支持企业开展高、精、尖技术创新,为平安电工公司争取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400万元,企业成功跻身全省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行列。

面对今年的特殊形势,县发改局抢抓机遇全力争项争资,分解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事项50项,策划应急争资项目302个、编制“十四五”规划项目839个,申报中央抗疫特别国债项目119个,申报政府债券项目65个,申报贷款项目118个,筛选拟争取的重大政策、工程事项27项,并逐项分解到责任单位。

通城县发改局副局长 刘利锋:目前已成功争取下达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26个,争取补助资金1.1亿元, 为县职教中心、云溪水库除险、老旧小区改造、城区河道生态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牵头部门,县发改局今年又制订了《通城县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工作方案》和《损害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做到“非禁即入”;实行“一网通办、并联审批”,最大限度缩减审批时限,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由原来的37个工作日压缩至9个工作日,缩减了76%。

通城县发改局项目审批窗口负责人 方检兵:实行了企业项目立项“即报即办”和“零跑腿”制度,对特殊对象实施“帮代办”服务,上半年共快速办理审批事项391件;组织开发区和中医药产业园完成了区域性统一评价,为进驻园区项目省去环评、水评、地震等多项审批流程,为项目单位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6月份开始,全县已经实现企业开办新的“210”标准,免费发放一套三枚公章;不断清理涉企收费,企业负担持续减轻,县直保留涉企行政收费的部门仅8家,保留收费项目仅12项,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上半年,全县在建入统项目182个,实际完成投资40.25亿元。

通城县发改局副局长 刘利锋:下一步,县发改局将进一步聚焦市场需求,搞好上级政策、投资方向研究,吃透上级精神,做好信息传递,把准上下接合点,积极争取项目、落实政策,切实解决企业难题,推动我县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编辑:胡颖 审核:黄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