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要怀“四心”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人民日报》的第11版发表署名文章《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文章中强调,湖北着力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笔者认为,基层要深刻领会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要求,怀有“警惕之心”“防范之心”“笃行之心” “优化之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要怀“警惕之心”,强意识。街道、社区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一线,须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在大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常抓疫情防控。基层干部在疫情初期经历了复杂、艰苦的环境,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力、顽强的忍耐力和不屈的战斗力,大家都应该常怀“警惕之心”,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当下,某些群众已经对疫情防控有所松懈,一定要广泛开展防疫宣传,提醒广大群众保持警惕,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习惯,在群众中形成健康共识。

要怀“防范之心”,定措施。“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疫情防控要立足于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基层在防范措施方面一定要立足地域实情,结合防控要求,严格落实人防、地防的工作举措。人防要抓住内、外两个要求部署,既对外来人员,尤其是对高风险返回人员要加强精准识别、追踪核查和健康管理,也对辖区内发热人员实行严格管控,发热病人由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就诊,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的重要“哨点”作用。地防要抓住重点、常规两个方面安排,既对人员聚集较多、通风较差场所重点关注,网格员要加大巡访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杀,也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常规地段进行定期的垃圾清理,对涉及到卫生安全的场所持续改善,优化街巷、村湾环境,避免病毒滋生。

要怀“笃行之心”,重落实。要进一步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系列措施,将疫情管控在最小范围,扼杀在萌芽状态,就需要领导带头上,干部加油干,监督人员“鞭子抽”。街道干部既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严部署,也要盯紧苗头性问题抓落实,在大刀阔斧地擂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稳步复苏的同时,也要毫不松懈地抓好民生工作的疫情防控、民心稳定。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仍然要把疫情防控当做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来落实,不能有形式主义的敷衍塞责,更不能有麻痹大意的心存侥幸,始终要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要加大日常督导、集中检查、随机暗访力度,对问题要迅速查办,尽早解决,也要畅通群众反映渠道,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社区能够立即反应、街道能够有效解决。

要怀“优化之心”,盯难点。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战略性成果,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下,基层也同时面临经济运行困难、群众工作难做、工作多人员少等问题。要不断巩固疫情常态化防控成果,优化基层治理,就要致力于破难题、解难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不失活、不失效、不失真。一方面社区要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的良好契机,按照职能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将工作按类别分开,与下沉人员按专业进行“连线”,提升基层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要配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不够等问题,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应以人为本,不要怕、不要烦,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想方设法让群众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习惯,千方百计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谋取福利。

疫情一日不解除,防控一刻不放松。疫情初期,我们基层工作人员为居民筑起防病毒的“铜墙铁壁”,为群众化身为送服务“快递小哥”。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现在,我们仍然会为持续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而勠力同心,为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而锐意进取。

(文章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