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罗颖】景区全面升级,面貌焕然一新,便利的交通引游客蜂拥而至,农家乐、土特产品店拔地而起......“十三五”期间,我县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旅游业放在优先位置发展培育,培育旅游大产业、营造发展大环境、促进质量大提升,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走进“中华古瑶第一村”——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层峦起伏的药姑山云雾缭绕,山野的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一种久违的舒畅与惬意让人陶醉。这里树木吐绿,花儿芳香,盈盈清水与古朴典雅瑶族建筑相得益彰,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三五成群游客或徜徉于游人步道,观赏乡间春色美景;或参观古瑶文化陈列馆,追寻瑶祖足记;或嬉戏于湿地长廊,体验呐喊喷泉的乐趣;或身着瑶族传统服饰,体验瑶族特色民族风情。每一处都值得去游玩、去观赏。
湖南游客 黄喆:今天趁着周末特地来玩,来了解瑶族的民族文化,特意租了一套瑶族衣服,感受一下服装特色,来到这里觉得还挺好的。
游客 陈娟:我们是从咸宁来的,今天有幸来到中华古瑶第一村,这里的古瑶文化博大精深,建筑很有特色,风景美丽怡人,感觉值得一玩。
建设旅游景区,激活乡村经济。随着景区知名度和游客接待数量的不断提升,景区内的农家乐、民宿、瑶服体验店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让周边世代以农耕和务工为主的村民做起了“旅游生意”,吃上了“旅游生意”,带动贫困户和非贫困就业增收。
瑶媳妇酒店负责人 胡有志:中华古瑶第一村假期人流量比平常要多一半以上,在我店里吃饭住宿的人特别多,在收入这一块,我们全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也带动了不少贫困户。
同样在五里镇左港村,自左港善源谷景区建成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带动当地30多户村民开农家乐、售卖土特产品增收致富。8组贫困户付平夫妇原来在县城打工,现在年纪大了不好外出务工。景区开园后,付平在入村口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
通城县五里镇左港村贫困户 付平:与以前相比,在单位上班一个月也只能搞三四千元,还没年没节。现在,我在这里开了个农家乐,不要房租,两口子一个月可以搞六七千块钱,搞得很开心。
早在2018年,通城县就开始深入挖掘自身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田园采摘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全县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在全面摸排乡镇村基本情况的同时,选择具有交通、文化、人文历史和产业基础的21个村,连片建设17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在规划和建设中,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展现不同村落自然美、人文美、生态美,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先后建成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特色旅游景区,打造了具有“瑶、药”文化特色的中华古瑶第一村、四季如春的冷塅月季庄园、上善若水“孝”文化的左港善源谷、记得住乡愁的北港醉美横冲、如诗画卷的隽水锦绣油坊……
通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朱慧:通城的每个美丽乡村都各有亮点、各有特色,不仅好看,而且耐看,不仅好玩、也值得常来玩,其中像中华古瑶第一村、左港善源谷、关刀高冲公社等地,漂亮只是其表,文化才是其里,兼顾了诗与远方。
为推动通城全域旅游的发展,2020年6月2日,我县与有文化旅游项目创意经营开发、品牌策划与营销推广丰富经验的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就“十万武汉人游通城”全域旅游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制作播放宣传片、开设旅游版块等方式,向湖北地区游客和旅游团展示通城文旅资源。
“十万武汉人游通城”活动开启后,喜子带着武汉的粉丝们,一起游通城、购通城,拉动通城景区和美丽乡村的人气,吸引更多周边县市群众来隽旅游。
通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朱慧:今年,通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99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24亿多元。游客出行呈现出家庭化自游行增长趋势,果蔬采摘、乡村旅游线路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通城现在已有农家乐150多家,民宿20多家,带动就业500余人。
目前,依托“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叫响了“游美丽乡村、购世界品牌”新名片。随着通城关麦线、双七线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和1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通城旅游。
通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周东波:“十三五”以来,通城乡村旅游基础日渐坚实、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带动旅游从业人数和旅游收入加速增长。“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集中全部资源和精力,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品味,打造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带动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翻一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