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是发展彩米品种的风水宝地” 通城与袁隆平院士结下了40余年的不解情缘

“通城是发展彩米品种的风水宝地”

通城与袁隆平院士结下了40余年的不解情缘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逝世。

连日来,这一消息让无数国人深感悲痛,纷纷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在咸宁人的朋友圈,两张袁隆平院士在咸宁的照片刷屏——上世纪80年代,他走在通城田间,指导杂交水稻制种。袁隆平院士生前曾数次来到通城,与通城水稻生产结下不解之缘。

通城,发展彩米品种的风水宝地

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东、西、南三面环山,是瑶族的发祥地,这里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生态条件好,特别适合水稻的生长。

袁隆平院士说:“通城好像很偏僻,其实真是一个发展彩米品种的风水宝地!通城的大部分土地土质非常好,不粘不沙,不酸不碱,有机含量比较高。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源洁净,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农民勤劳,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通城通城县三面环山,中间是广袤的稻田,形成自己的小气候,加之土质为冲积土,非常适合杂交水稻的生长。通城县隽水镇上阔村,是一处三面环山、中间平坦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盆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城县被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列为杂交水稻繁育科研基地,袁老数次来通城,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杂交水稻亲本繁殖、制种技术。

时任通城县农工部副部长的杨亚新回忆说,1982年6月,身穿白色衬衣、神采奕奕的袁隆平来到上阔村,察看稻种示范基地。烈日下,他汗流浃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边走一边夸奖说:“禾苗长势不错啊,通城农民好样的。”

1984年5月,袁老再次从江西过来再次到阔田看了杂交制种,他要亲眼验正通城杂交稻的长势。面对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的稻田,袁隆平情不自禁地弯下腰,仔细查看禾苗的长势,抓起一株成熟的稻穗数起来。他翘起大拇指,直夸这里的农民“顶呱呱”,会种田。他说:“水稻高产需要良种、良法、良田、良态,通城县基本是‘四良’配套,杂交稻亩在通城很有发展前途。”

据悉,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将通城纳入其制种基地,多次选派技术员到湖南学习制种技术,在袁老的指导下,通城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杂交水稻亲繁制种基地,基地规模一度达到3万多亩,年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一千多万斤。

把诊问脉通城石溪彩米

2020年1月16日,通城县农业考察学习团专程前往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基地拜访袁隆平院士,就该县特色优质水稻产业,特别是彩稻产业发展,向袁隆平院士请教。

考察学习团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通城县特色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情况,并重点汇报了石溪彩米相关情况。

据了解,石溪彩米是由石溪珍珠红米、石溪乌紫米和石溪黑壳糯米按口感调配而成的一款有机彩色稻米。据《通城史志》记载,珍珠红米、黑壳糯米至今有400余年种植历史,其中石溪珍珠红米,乾隆年间一度作为贡米入朝,乌紫米查证为通城的古瑶采山谷间野稻培植而繁衍,起源于唐末宋初,迄今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

袁隆平院士指出通城发展彩稻产业的优势:“通城真是一个发展彩米品种的风水宝地!通城大部分土地土质非常好,不粘不沙,不酸不碱,有机含量比较高。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源洁净,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农民勤劳,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袁隆平院士针对彩稻杆子高、不耐肥、不抗倒等产量制约因素,提出了用钴60同位素照射法进行辐射改良,既不改变品质特性,又可矮化株高,达到耐肥抗倒提高产量的目的。他同时希望,通城县要保护和保存好石溪彩稻品种,确保这种种植历史悠久的优质水稻品种一直延续下去,给人们带去高质量的享受。

袁院士与通城40年的不解之缘中,与通城人民、通城种植“土专家”徐惠等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15年5月,经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袁泉引荐,袁隆平院士欣然为通城无忧茶楼题词。

“通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把农业搞上去,把旅游搞上去,把产品卖出去,通城大有希望!”袁隆平院士说。

作者:何成林  吴林艳  

编辑:黄争光

审核:胡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