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红色故事73】红十六师突围麦市

1935年6月,蒋介石调集进攻中央苏区的汤恩伯、樊松甫等部,会同湘军何健的部队及湘鄂赣三省保安团共60多个团的兵力,向湘鄂赣省委驻地湖南平江的虹桥、长庆等地“进剿”。敌人在西起平江、浏阳,东至铜鼓、修水、武宁,南起株(江)萍(江)铁路,北至通山、崇阳的广大区域内,筑起3道封锁线,形成层层包围、连环包围之势,企图锁死游击队。

6月底,省委在虹桥附近的长庆召开军政高级干部会议和省委会议,制定了两个突围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向东南的修(水)铜(鼓)宜(春)奉(新)边突围。如能坚持,就在这一带开辟一个新区,建立根据地,壮大实力。如无法立足,就沿罗霄山脉到湘赣苏区或中央苏区去,以后再视情况打回湘鄂赣边来。

第二个方案是向北往通城方向突围,经崇阳、通山、阳新、鄂城过长江,到鄂豫皖的大别山去。如果在湖北不能突过长江,就改由修水、武宁到赣西北的永修、瑞昌、德安去开辟新区。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除由中共咏生县委书记江渭清率领部分精干武装和干部留下坚持斗争外,省级机关、省保卫大队和咏生县的县、区干部组成特务团,同红十六师一道突围。

红十六师麦市突围主战场旧址

当中共湘鄂赣省委作出突围决定的时候,敌人在通城麦市到修水白沙桥一带,尚未完成封锁。如果红军迅速果断从这里突围到外线去,就能获得主动。但突围计划确定后,在军情刻不容缓的情况下,湘鄂赣省委却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进行繁琐的动员,等待咏生县区、乡干部集中,以致延误了战机,使敌人完成封锁,红军陷入被动局面。

7月14日,红十六师和省级机关,按第一个突围方案行动。红十六师掩护省级机关及由省保卫大队、咏生县的县区干部及家属组成的特务团共三四千人马,大搬家式地向修水方向突围。部队到达修水渣津西北一带时,遇到敌人严密封锁。国民党军在此设下了好几道碉堡封锁线,构成严密的交叉火网。部队白天硬冲几次,一道封锁线也未突破,伤亡很大。这时,国民党军第四师从通城方面赶来增援,红军更加无法突围,便决定撤出战斗,连夜折往黄龙山。部队到修水白沙桥休息时,敌又尾追上来。傅秋涛主持召开战地紧急会议,决定在白沙桥打击追敌。红十六师和特务团迅速占领了山头,敌第四师疯狂进攻,激战四五个小时,双方都有很大损失,红十六师伤亡300余多人后,被迫撤出战斗。

第一个方案行不通后,15日晚,决定采取第二方案。当晚改向西行,翻越幕阜山,再由天岳关向北走,转到湖北通城的盘石、云溪苏区。红十六师200多名伤员,在地方党组织帮助下,安置在这一带群众家里。省委和红十六师决定分左、中、右3路由麦市突围,向崇阳方向进击。省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六师师长徐彦刚、团政治委员明安楼率红四十六团为中路;省军区参谋长严图阁、副参谋长郭子明、省委组织部长刘玉堂率四十七团为右路;红十六师政委方步舟、副师长魏平和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率四十八团为左路;傅秋涛带省级机关和保卫大队组成的特务团随中路跟进。3路分别从麦市一带渡河突围。

16日夜,红军分3路成扇形从麦市渡河。天亮前,中路四十六团和左路四十八团顺利地过了麦市河。傅秋涛率领的特务团,由于十分疲倦,在中途休息耽误了时间。当赶到麦市河边时,天已大亮。但已错过了最佳时节,敌人迅速抢占河边要地,用机枪封锁了河面,无法突围过河。傅秋涛带领特务团转回通城云溪,恰巧在这里会合了未能突围过河的右路红四十七团和四十八团的一个后卫连,共1700多人向南行动。

敌人发觉大量红军未过麦市河,立即调动2个师的兵力围剿。一个师从修水的白沙岭向西南从后头追来;另一个师从天岳关向东北,在前面堵截,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红军从云溪翻山进入平江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省委机关才回到黄金洞。

徐彦刚、方步舟等率中路、左路部队渡过麦市河后,因未见特务团和右路红四十七团过河,便在通城与崇阳交界的大沙坪等了两天,仍不见部队过来,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进到通山高湖,往阳新方向转移。部队到达阳新太子庙稍作休整后,由徐彦刚率红四十六团为先头部队,轻装前进,方步丹率红四十八团和师机关殿后。红四十七团从黄颡口乘船顺利过江,到达江西瑞昌县,后向修(水)、铜(鼓)、奉(新)边转移。

由于敌人的追剿,徐彦刚在转移中身负重伤,留永修县云居山养伤,为数不多的队伍由团政委明安楼率领突围。徐彦刚在养伤期间被敌杀害。明安楼率幸存的六七十人才辗转回到黄金洞。

方步丹率红四十八团及师机关赶到黄颡口时,运载四十六团的船只尚未返回,追敌已蜂涌而至,部队只好向大冶龙角山方向转移,至11月才辗转回到平江黄金洞。

麦市突围受挫,使整个游击区的形势逆转直下,几块较大游击区被敌人分割,湘鄂赣边游击战争再次进入了艰难时期。

来源:通城县档案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