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1月26日电 位于黔桂交界的广西南丹县是“中国白裤瑶之乡”。聚居于此的瑶族支系白裤瑶族,是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直过民族”,曾经深度贫困。
如今,这里早已“换了人间”。依托独特浓郁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南丹县把文化旅游业打造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扩大了南丹的知名度,培育了系列重点产业和多个重大项目,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更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桂黔深山崛起“文旅明珠”
欢声笑语、铜鼓声声……周末的南丹县歌娅思谷景区,当地白裤瑶群众“化身”演员,为游客演绎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丹勤泽格拉”,不少游客情不自禁地跟随节奏一起舞动,其乐融融。
无人机航拍白裤瑶群众表演传统舞蹈“南丹勤泽格拉”。
南丹县以文化为核,不断丰富内涵、挖掘价值,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景区静态展示、动态展演体验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白裤瑶文化为核心打造的歌娅思谷景区、以农业景观与壮族稻作文化为核心的巴平景区等多个特色景区,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前来南丹旅游的游客人数从2016年的195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269万人次;南丹县旅游收入由2016年的20多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多亿元。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南丹县加快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文旅+”串起一二三产,推动多个相关重点产业发展壮大。“文旅+大健康”促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广西南丹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二期)完成升级改造,预计年内对外营业;“文旅+消费”打造“南国丹品”县域公共品牌,推动南丹六龙茶、南丹瑶鸡、巴平米等品牌产品走向全区、全国;“文旅+工业”方面,建成丹泉洞天酒文化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在11月16日召开的2021年河池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南丹县与贵州荔波县签署了《南丹·荔波跨省(区)旅游合作协议》,两地将联创共建,实现景区直通、门票互免,合作创建全国有名的跨省(区)旅游黄金廊道和精品路线。
广西南丹县与贵州荔波县签署《南丹·荔波跨省(区)旅游合作协议》。
河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介绍,未来五年,南丹县还将持续聚焦“全域旅游”,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避暑旅游度假区,不断厚植“南国避暑胜地·世界白裤瑶乡”旅游品牌,力争到2025年,实现旅游消费突破100亿元大关。
文旅融合助农增收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这里需要缝得紧密一些,不能太松。”午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党支部书记、南丹县瑶族服饰传承人黎秋亿和白裤瑶妇女围坐在一起,制作瑶族服饰,完成当天的订单。“我们社区成立了朵努社区手工坊,一是可以发扬和传承瑶族服饰的手艺,二是可以帮助社区的妇女解决就业问题。”黎秋亿说。
白裤瑶妇女在制作瑶族服饰。
朵努社区是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白裤瑶特色民俗旅游是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主要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白裤瑶特色民族服装和小饰品也受到追捧,给搬迁群众带来了商机,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据了解,南丹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搬迁安置点创新打造“易地搬迁+旅游开发”南丹模式,实施“景区带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挂牌成立旅游扶贫车间3家,直接带动800多户贫困家庭3500多人实现增收脱贫。
无人机航拍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随着乡村振兴大幕的拉开,文化旅游正深度融入南丹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2021年,南丹县成功举办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秋季)推介活动、茶文化节、黄腊李文化旅游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进一步盘活了乡村经济;绿稻花海田园综合体成为河池市首个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六龙茶茶旅融合示范区获得“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里湖瑶族乡瑶里村入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产业融合让村民们更有获得感。
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和谐共生
南丹县居住有壮、汉、瑶、苗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9%。在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南丹县“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团结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进步。
南丹县罗富镇罗屯村是壮族聚居区,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被称为南丹县的“鱼米之乡”。几年前,听说世居大石山上的白裤瑶“老同”将落户这里后,壮族“贝侬”积极配合,腾出土地给政府统一为白裤瑶“老同”建设安置点,南丹县委、县政府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为他们开展种养技术培训。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中心小学学生表演皮鼓技艺。
民族团结融合更体现在教育平等上。南丹县按照“搬迁一个、安置一个”的原则,将所有搬迁户子女全部安置到安置点所在村完小,做到平等编班。同时,不按民族来分班,让各个民族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情相近,心相通。南丹县还注重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交流,每年在春节、中秋节、“三月三”等节庆活动中,设置白裤瑶铜鼓舞、陀螺秀、吹牛角等白裤瑶民俗文化展演环节;在白裤瑶年街节活动期间,组织壮族咧嘿歌、山歌对唱,使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交相辉映。
白裤瑶打陀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光斌在展示陀螺技艺。
如今在南丹,发展旅游、富民强县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县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看到旅游开发带来的山乡巨变,享受到文旅产业带来的可观红利,对发展旅游的愿望更加迫切、参与更加积极、认同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