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功勋》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中,刻画了一群解放战士,其中被重点塑造的人物“罗厚财”特点十分鲜明:他是连队里出了名的“老落后”,曾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拜把子兄弟叛逃了,自己也是爱财如命,成为大家打趣、嘲讽的对象。
他又是七连单兵素质最好的人,枪法精准,热衷于钻研现代化枪械装备。相比于我军的“小米加步枪”,他更喜欢钻研美军装备,在一次战斗后为了保留缴获的美军步枪“大八粒”,不惜和班长起了冲突。
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黑历史”,思想觉悟也不怎么高的解放战士,李延年却看到了他的珍贵之处——他对美式军械的执着并非“崇洋媚外”,而是对钻研先进精良武器的痴迷。也正是因为这样,罗厚财是连队里少有的狙击手。在普通战士还不知坦克为何物的时候,罗厚财已经可以熟练驾驶坦克。
面对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李延年给了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肯定罗厚财在战斗中发挥的作用,积极调停班长和罗厚财之间的矛盾。当敌人的离间诱降战术导致上级单位对解放战士产生怀疑时,他组织秘密锄奸行动,不惜以性命相托,把自己当作诱饵,最后成功击毙国民党特务,用战果证明了解放战士们的清白。
为了用好这个人才,李延年使其担当重任,给了他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346.6高地保卫战中,李延年部署成立狙击小分队,而罗厚财也不负众望,带领狙击小分队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有效打击了敌人。当发现有一辆坦克没有驾驶员后,罗厚财毅然决然冲进敌人的阵地,驾驶敌军坦克与敌人对轰,毁掉两辆美军坦克后英勇牺牲,用生命实现了要当战斗英雄的誓言。
在战斗力生成的诸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一环。人才是一支军队能够所向披靡的锋刃,再先进的武器装备,再前沿的作战理论,只有被人利用,才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在部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无所不能的全才。然而真正的全才极为难得,在我们的人才队伍中,不乏一些像罗厚财一样的专才。专才往往有异于常人的偏、怪秉性,极具个性、思想新异,能够为常人所不能。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很容易因为棱角突出、个性独特不受重用,甚至可能因为缺点过多、不甚完美而被弃用。但往往是这群人,蕴含着巨大的工作潜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好这类人才的作用,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呢?正确认识人才、科学发现人才是前提。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人才难以被发现,专才、偏才更难被发现。列宁在《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中谈到,法国大革命高潮之际,罗兰夫人写道,法国没有人才,遍地都是侏儒。列宁不同意这个观点,称之为“罗兰夫人的错觉”,并结合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国情说,“人才既多又缺”。说多,是因为到处都有人请求为革命事业效力;说缺,是因为当时的组织部门埋怨无人才可用。改革强军的进程中,战备训练任务越来越重,人少事多成为各级的常态。然而,对多数单位来说,表面上看是缺人,实际上是缺人才,更是缺科学的人才观。一些人在原单位领导眼里资质平平,碌碌无为,但调整到另一个单位后,却很快脱颖而出;有的对外来人才高看一眼,四处挖人要人,对自家人才重视、培养、使用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大胆任人,跳出循规蹈矩、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的束缚,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积极为人才搭建舞台,才能催生更多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担当时代大任。尊重与信任是基础。很多专才偏才虽然有不同于常人的秉性,但没有人不希望被人尊重和有所作为。王克勤是在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他对当俘虏很不服气,常常私下发牢骚,抱怨装备差,也不被连队战士所接纳。营长和教导员了解到他在国民党军队中是出了名的“机枪圣手”后,大胆地把营中无人会用的苏式机枪交给他使用,叮嘱他要把全班的同志都教会。受到重视的王克勤训练刻苦认真,耐心教授战友机枪用法,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很快成为了机枪班班长,并首创“三大互助”带兵方法,成为全军学习的楷模。“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对这些专才偏才来说,他们可能因某些方面比较明显的缺点更容易受人非议,这个时候情感上的接纳、认可和肯定,往往更能让他们迸发出应有的潜力。
因材施教,精准用人是关键。要充分发挥“专才、偏才”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一些人才在一些方面有过人之长,也可能在某些方面远低于“平均水平”。对于他们,我们要充分肯定其能力而不夸大,准确查找其不足但不偏颇。在思想政治和作风素养过硬的前提下,一方面充分用好他们的专长,不断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专者更专,能者更能,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充分挖掘其他方面的潜在才能,不断补齐短板、提升全面素质。
历史上,具有容才之量、爱才之心,能够避其所短、用其所长的识才用才佳话不胜枚举,既成就了一番大业,也留下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美谈。
如何当好新时代的“伯乐”,让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这是每一个用人者需要继续思考的课题。
来源:共产党员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