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中国的立陶宛政府,现状很不妙

一个仰人鼻息、背信弃义、肆意碰瓷的政府,能走得长远吗?

观察针对立陶宛本届政府的最新民调,答案再清楚不过——只有17.3%的立陶宛人对其有信心,高达47.8%的受访者亮出“不信任”的态度。这是历史铁律的现实反映。民调机构负责人也不忘补刀称,本届政府公信力已降至立陶宛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与立对华关系降温等大事息息相关。自2020年12月上台以来,为谋求美国的关注和支持,立陶宛本届政府“拼了”,在配合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歧路上越走越远——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通过所谓涉疆“种族灭绝”动议、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等。得到什么了呢?美国的口头表扬和加油鼓劲,“做得好”“我支持你”。

岂不知,这些“得到”,是有代价的。不久前,中方被迫对设立台湾代表处一事采取必要且合理反制措施。在时代大势面前,越来越多的立各界人士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警醒并反思、批评本届政府的种种错误举动。1月4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承认,立外交部允许台湾使用“台湾代表处”是一个错误,这一错误激起中方强烈反应,外交部的这个决定未与他协调,“这是一个我不同意的名字”。知错,若能改,则善莫大焉。鲁莽与自伤在立陶宛,对华政策是一个热门议题。无论是去年12月底记者年度热点问题调查,还是经济学家和专家评选,都将与中国关系降温及其影响作为2021年立陶宛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经济学家和专家普遍认为,立中关系降温会影响立出口和吸引外资,2022年立对欧盟出口可能会受到更严重打击,立部分出口市场受此影响正在关闭,对华关系将成为立2022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风险源之一。

对于批准开设所谓“台湾代表处”,老成谋国的立陶宛前总统们不赞成,很着急。

去年12月31日,曾任立两届总统的阿达姆库斯直言,政府作出此类决定必须与议会和总统进行充分讨论并获得同意。现政府的错误决定导致对华冲突,并造成巨大损失,情况非常严峻,且完全没有必要。立前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在同一天表示,现政府应负责任地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多点耐心,多点头脑。本届政府仍需学习很多东西,需要“停止向脚下开枪伤害自己”,最重要的是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改正。压力传导到了现总统瑙塞达,也就有了前文他的表态。瑙塞达还下场谈论起如何搞外交:立外交政策负责人将外交政策想象成只是在谈论“豆子袋”游戏的规则,对外交政策效果预测、寻求伙伴理解并共同行动方面都存在问题。

实际上,很多人都看出了立陶宛现政府外交的不专业。

“单边支离破碎的外交政策”“对抗性军事外交政策”“一意孤行的外交政策”……连日来,立国内党派用不同词汇来斥责政府。

立“影子”总理、主要反对党农民和绿色联盟主席卡尔鲍斯基斯说的更直接:外长兰茨贝吉斯和议会外委会主席帕维利奥尼斯是两只外交政策“老鹰”,总是希望通过寻找敌人来推行国内外政策。立“国家利益”协会主席约奈蒂斯指出,政府的举动违反了立25年前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如果哪个国家同意在其境内开设萨莫吉希亚或克莱佩达大使馆,对立陶宛意味着什么?欧洲议会议员、立社会民主党领袖布林格维菲特称,如果她所在的政党执政,不会签署设立“台湾代表处”的协议,不会作出导致经济战的鲁莽外交决策。在最新民调中,她以43.8%的支持率位居立最受欢迎政治家第二位。“这不是立陶宛发明的游戏,而是美国的游戏。”波罗的海国家主要新闻门户网站Delfi记者佩雷德尼斯坦承,“这不是基于价值政策的政治,而只是把赌注押在了美国身上”。时势与民心如何获得民心?古往今来,这是所有执政者面对的大问题。立陶宛本届政府上台一年来,面对世纪疫情大流行、白俄罗斯边境难民危机、化肥过境丑闻、对华关系等问题,表现糟糕,丢弃了竞选承诺,造成国内混乱,国际信誉不断降低。立陶宛的外交困境无疑是时势判断的一次重大失误,究其根源,则缘于该国冷战后“矫枉过正”、混乱的价值体系和一味的亲美政策选择。结果就是,损害了立陶宛国家利益,伤害了每一个立陶宛人。立陶宛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卡斯帕拉维丘斯和利基斯1月4日撰文称,立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价值”和“道德”政策损害了立陶宛国家利益,缺乏公民支持,政府支持率不断下降,外长的支持率是最低的。1月3日,应主要执政党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人党要求,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始作俑者之一、议会外委会主席帕维利奥尼斯辞职。但解决这些严重后遗症和问题,仅仅靠换人是远远不够的。改弦更张,才是唯一正确答案。可以预期的是,立陶宛各界的反思及改变只是开始。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冬天有23.1%的立陶宛人没有条件充分取暖,其比例高居欧盟国家第二位。另一项16岁以上人口的调查数据显示,立陶宛仅有46.2%的居民属于健康状况良好或非常好,排名为欧盟国家倒数第一。民已如此,政府不想方设法守住民生底线,却只会“鲁莽和缺少头脑”地一味投机、火中取栗、背信弃义和狡辩讹诈,其结局可想而知。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