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滴答......”87年前,贵州遵义一座二层的灰砖小楼内,墙壁上的挂钟有节奏地响着,挂钟下,一场历史性的会议正在激烈进行。摆钟一直悠闲地左右晃动,但中国革命的方向定要在这场会议里作出决断。
遵义会议会址。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34年12月初,经过浴血奋战,红军各部最终突破国民党军湘江防线,使部队短暂性地转危为安,但经此一役,中央红军损失过半,悲观的气氛笼罩着整支部队,广大红军指战员对于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不满亦达到了顶峰。18日,中央在贵州黎平县城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同时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遵义会议会议室。图源:遵义会议纪念馆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在突破乌江天险后,智取黔北重镇遵义。此时,国民党大军已被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相对缓和的军情,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比较安全的环境。
1月15日,会议正式召开,与会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高级将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列席会议。这场生死攸关的会议接连开了三天,伴随着墙壁上挂钟的“滴答”响声,从白天一直持续到深夜。经过激烈讨论,会议最终作出了以下几项决定:
(一)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三)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四)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然后发到支部讨论。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纪念馆内陈列的挂钟。图片来源:遵义会议纪念馆
1951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启动筹建工作。1954年,经过多方调查考证终于确定遵义会议旧址,为原国民党黔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会议室就在柏家二楼的小客厅。据柏家奶妈及柏家帮工刘仲康等说,红军走后他们第一个回到柏公馆,楼上的挂钟、木桌等都在原处未动(即遵义会议会议室),后来这只挂钟被移作他用。
1955年,遵义行署出面将这只流转多处使用的挂钟调拨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现于遵义会议会议室展出,亦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这只挂钟长56厘米,宽25.4厘米,厚12厘米,钟顶饰有变形植物图案木雕,底部系倒梯形木座,钟面有玻璃门,门的四周为木质雕花边框。
87年后的今天,这只挂钟早已停止了运行,时针、分针和钟摆也已不复存在,但时间不会停止,历史更不会因此而改变。当年,随钟摆晃动所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事关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都记录着中国革命所实现的伟大转折,现如今,这只挂钟仍警醒着我们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