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一个人人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婚礼自然成为这一环节中极具仪式感的行为过程,因此被人们格外重视。
婚俗礼仪传承千年,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礼习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这样的“人生礼仪”,不仅能够让新婚夫妻加深自己的地位规定,还可以有效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但在代际传承的过程中,婚俗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却逐渐“变味”,尤其是近几年一些低俗婚闹现象屡禁不止,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污名化”了传统婚礼,损害了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婚俗有哪些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婚礼是一种制度,是礼制深入生活,是礼俗互动形成的文化内涵。我们婚俗中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比如“撒帐”,就是往新娘新郎的新房里撒上一些花生、桂圆、红枣,这是一种祈福;还有过去在宗族祠堂,新郎和新娘双方的父母都会坐在上边,新人过去拜见他们,这其实是对人伦的强调,同时也是在强调家族和睦。
新郎新娘读家训
在婚礼的现场,大家普遍能看到既庄重又热闹而且很喜庆的仪式活动,这些都是趋吉祈福的。当然,现在婚俗也出现了一些变革,比如说加入一些新的时尚元素,像是穿婚纱、吃蛋糕、拍摄短片等。本身婚礼就是人生仪礼中很重要的一个时刻,用不同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有意义。
中国优良婚俗传统起到哪些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每一个礼仪它都有自己的功能。婚礼的第一个功能就是祝福。在举办婚礼时,长辈要祝福新人,认为他们这从此告别了少年阶段,最主要一点就是要承担新的社会责任,进入人生旅程中一个新的节点。
传统婚俗迎亲队伍
第二个是娱乐功能。在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农耕社会,其实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所以婚礼在当时起到一定的娱乐作用。比如说在华北的很多地方是“三天之内无大小”,玩耍的时候不能生气。
第三个是教育功能。一个是要教育新人要尊重双方的父母,另外也是要进行人伦教育。
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大家认为洞房是能够祈福禳灾的福地,所以有些地方会有“抢鞋子”的习俗。
此外,现在婚礼上有伴郎伴娘也是因为在过去,陌生男女交往的场合并不多,因此婚礼也就有了给未婚男女提供交往机会的功能。
为什么传统婚礼习俗会演变为低俗婚闹?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些功能,有一些虽然留存下来,但可能并不适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规律。
比如过去婚礼的娱乐功能,可能更多是因为要缓解民众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产生的。而我们现在娱乐生活其实很丰富,因此婚礼上,人们反而开始追求更新奇和刺激的事情。比如现在经常出现的一些婚闹现象,有的甚至侵犯了新娘,或者对新郎也有这种肢体上的侵犯。在我看来,这样的娱乐形式有时候会变成一些没有意义的恶作剧,甚至触及了法律的边界。
这些恶性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婚俗文化中的娱乐功能跟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种行为其实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婚俗也有很大的损害,以至于现在有些人不愿意举办中国的传统婚礼。
我想说的是,传统的婚俗是好的,只是一些人利用了民俗的发展脉络,然后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实际上传统婚礼的正向作用还是很大的,只不过有一些小的元素,比如说刚才提到的过度娱乐化,像这些完全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把它甩出时代的轨道,而不应把这种不良行为作为习俗进行延续。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