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雷】发展可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治理的长远之路。通城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巧打“乡情牌”,凝聚党员群众力量,建基地、建工厂,让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日前,记者走进北港镇龙门村“龙门客栈”酒文化主题馆,一阵阵酒香扑鼻而来。从2021年4月运营以来,龙门客栈采用“酒产业+酒文化+旅游”的模式,一体推进粮酒产业、研学旅游、诗酒文化发展,深受周边群众欢迎。作为龙门村集体经济的代表,2021年该基地收入高达12万余元。
龙门客栈也是龙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以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为支撑,因地制宜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油茶、光伏发电、全自动化养鸡、大棚种植等主导产业,带动30户脱贫户致富。
此外,龙门村还广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员胡秋龙带头创业,联合村支部党员和能人,发展酒厂,兴办家禽畜牧养殖厂,与现有530亩油茶基地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直接帮助村脱贫户10余人就业。
“一个人富,村子发展不起来,只有共同富,村子才能真正富起来。”胡秋龙用朴素的话,道出了回乡发展的初衷。
三月韶光好,春耕正当时。在五里镇汉上村油菜基地,连日来村民们忙着移栽油茶,一派繁忙劳作的景象。该村去年完成150油茶基地连片开发后,今年又投入十万元流转110亩荒山,发展油茶规模种植。
村支部书记朱新亚向记者介绍,油茶基地四年后平均亩产达1500斤,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这片油茶基地就在该村安置点周边,村里还安排安置点六名劳动力参与基地日常管理,人平均可创收6000元。
与此同时,汉上村还充分发挥村级微工厂优势,进行紫薯深加工,引导农户在基地套种紫薯,带动当地农户20户,人年平增收2000元。
一个个产业基地、一间间微工厂……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美丽村子富起来了。自2019年以来,通城县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先后整合资金2.2亿元,建成“帮扶车间”“微工厂”79家,带动脱贫人口就业816人,村集体年均增收2.9万元。
图文编辑:祝思思丨责任编审:胡 颖丨审核:李学文
监制:黎 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