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新洲区,有一支远近闻名、老少皆爱的群众艺术团,叫新洲区楚剧团,今年刚刚获得了全国“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是武汉市唯一入选的基层单位。
团长童文春个人演出楚剧选段。
唱腔带着浓郁的湖北方言音调,大气粗犷,这便是楚剧。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童文春:“楚剧它是来源于田畈音乐,农村老百姓在劳动耕作时,他们哼(唱)的一些小调就形成了楚剧的一些腔调,楚剧更加生活化一些,演的剧目都是一些家庭的戏,就是生活中老板姓的这些戏。”
源自于民间生活的艺术灵感,让楚剧广为流传。作为楚剧的发源地之一,新洲区楚剧团创建于1953年,69年来,先后排演大小传统剧目400多台、现代剧目190多台。作为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的童文春,从小就喜欢唱戏,这一唱就是35年。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童文春:“当你从事戏曲工作第一天,你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准备,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像谈恋爱一样,我就是爱这个人,没有理由。”
凭着这股子“执拗”劲儿,童文春从配角唱到主角,并带着楚剧团走村串户、搭台表演,把楚剧搬到老百姓家门口。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童文春:“在我们新洲区底下的几百个村子,我们几乎上都跑遍了,跟农村老百姓接触的机会非常多,接触多了之后,你就知道什么样的戏更受老百姓的欢迎。”
虽然扎根农村,新洲区楚剧团却一直乐于创新。疫情防控期间,楚剧表演唱《四个大妈夸媳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武汉人民携手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剧团创演的扶贫题材小楚剧《蘑菇与鲇鱼》,讲述致富能人带领村民致富;还有乡村振兴题材楚剧《好一片绿洲》等原创剧目广受欢迎。不过,最让团员们骄傲是,他们将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改编为楚剧《驭马记》,于2018年赴英国阿伯丁大学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受到英国观众喜爱。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童文春:“用中国戏曲的形式演绎英国的故事,他才能看得懂,(外国观众)对我们这些民族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纪念这场特别的演出,新洲区楚剧团给英国主办方留下一份礼物。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童文春:“我们送了一面锣,武汉产的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打击乐。”
新洲区楚剧团还走进校园,每年在农村校园开展100多场活动,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楚剧的种子。
学校戏曲培训班现场。
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戏曲班学生皮博文:“我这个是《平贵别窑》里的一个薛平贵的扮相,感觉非常酷。通过戏曲班了解了很多历史的人物,就比如林冲、薛平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童文春:“我已经唱了大半辈子的戏了,虽然今年我已经52岁了,我还会继续排好戏,把更多的好的作品带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