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广州华南植物园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自然暴露(接触大自然)与自然联结度对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观感受)健康的影响,认为多在绿色草坪等大自然环境中活动,能缓解抑郁症状,而人们对大自然的主观感受越强烈,越容易产生幸福感,也能相对降低抑郁风险。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学术期刊《景观与城市规划》上。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各类神经障碍终身患病率高达16.6%,心理健康疾病产生的负担在全部疾病负担中排第二,加强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政策出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刘红晓博士在任海研究员指导下,于2020年在广州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居民绿地暴露(接触绿地)指标,包括绿地访问频率、访问时长、小区500米范围公园面积、最经常访问的公园距离等,以及自然联结度指标、心理健康指标(抑郁、生活满意度、生活价值感),并通过研究发现,自然联结度在提高主观福祉(生活价值感、幸福感等)方面的贡献超过了自然暴露,而自然暴露对缓解抑郁的贡献大于自然联结度。
其中较高自然联结度的人群相比较低自然联结度的人群,生活价值感、幸福感分别提高了7%和6.4%,抑郁风险降低了2.5%。
此前已有大量证据研究表明,绿地暴露行为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患病率并提高主观福祉,但很少研究会关注主观的自然联结度对绿地暴露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绿地暴露的心理健康效应比在自然联结度高的人群中更显著。研究还表明,为了提高大自然环境带来的心理健康益处,不仅要通过增加绿地或鼓励人们参加户外活动来提高绿地暴露,也同时需要大大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主观感受度。(那拉)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