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索】在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有一位心灵手巧的盲人,40多年来,他以手为“眼”,依靠精湛的手艺成了十里八乡抢手的篾匠师傅,“编织”出别样人生——他名叫周四甫。
记者见到周四甫时,他正在编织竹篮,从破竹取材到拣篾剖丝,整套编制过程非常娴熟。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竹篮是出自一位盲人之手。
今年59岁的周四甫,2岁半时因病双眼致残。10岁时,做篾匠的父亲一心想子承父业,就让周四甫每天练习做竹编。一个盲人学手艺,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周四甫学手艺全靠“拆”,家里的土箕不知道让他“拆”了多少次,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在多次的失败经验中,周四甫摸索出了一套办法,就是用手指代替尺子,以触摸感觉尺寸。在一次次的拆碎与重组中,周四甫掌握了土箕制作的基本原理,竹编手艺也是越来越精湛。
周四甫十分注重篾具的质量,他所用的材料都要精挑细选。从竹子的挑选,到每一块竹篾的长短厚薄,他都要仔细揣摩,精心制作。经过他手拉出来的篾,厚薄匀称,细腻柔软。编织出的竹器模样漂亮、件件精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娴熟的手艺,周四甫逐渐成为闻名乡里的篾匠,编制出的竹器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塘湖镇阁壁村支部书记 汪玮:周四甫从事竹编行业40多年,附近的村民都在他这里买竹器,他的东西做得蛮好,人也很忠实,价格卖得也不高。
近些年,周四甫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日子越过越红火。空闲之余,他还会将竹编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带动他们编织竹制品增加收入。
周四甫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关注和喜爱竹编这门手艺,并将其传承下去,让编织的簸箕、撮箕等生产生活用品融入时尚元素,成为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价值为一体的特色产品。
塘湖镇阁壁村村民 周四甫:从我做篾匠开始,附近的老百姓都是用我做的竹器,我很有成就感,只要能干得动,我就要一直编下去。
图文编辑:黎子凡丨责任编辑:黎赛明
审核:黎赏丨校对:祝思思
监制:黎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