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访】家访


 家

 访

背 景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背景下学生健康成长和即将来临的暑假生活指导要求,解决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等问题,彰显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发挥教师家访工作的育人价值,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根据通城县教育局、四庄乡人民政府及教育总支的要求,大源小学全体教师利用双休日、午托时间、放晚学后的时间对全校171名在校学生,逐个入户走访与排查防溺水情况。共发放各类资料近八百份,保留照片三百多份,走访次数最多的一户人家老师去了四趟。这次活动影响之大,耗时之长,付出之多,前所未有。在此,谨以此文感谢我们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转眼间,又临近学期尾声,又是家访的季节。

6月6日中午,为了不耽误下午上课的时间,刚刚吃过午饭,我和刘老师就急匆匆地踏上了家访的行程。

天气十分的闷热,车外是一层层的热浪扑面而来;路旁水边杨树树枝纹丝不动,一片片树叶无精打采的垂着。

虽然是乡间小道,但我们的车速却不慢。二十多分钟后,我们的车来到了与崇阳县沙坪镇接壤的小井村四组。这里,地势开阔,农田一眼望不到边,另一边是整齐划一的房子。

由于来过几次,刘老师对这里非常熟悉,她指着附近的一层房子说,这就是六年级班上张永韬的家。当我们走进屋子里时,张永韬的爷爷正在搞中午饭,见到老师来了,忙不迭的走了出来问道“是我家孙子犯什么事吧?”

“没有,没有”班主任刘老师赶紧回道,“这不快要到暑假了,我们这次出来家访,一是沟通联络家校感情,二是叮嘱防溺水安全,排查一下周边隐患。”

“好的,好的。那你们都吃了午饭没?”张爷爷说着话,又看看自己刚刚弄得黑不溜秋的土豆丝,不知说什么为好,一度尴尬起来,“有你们这么负责的老师,实在是孩子的福啊。”

“我们真的吃过了。”我认真的说道“您先慢慢吃完饭再聊吧。”

这是一座比较旧的一层平房,共三间卧室,有一间做了厨房;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家具,满是灰尘的桌椅似乎在述说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趁老爷子吃饭的时候,我仔细的打量着这里的环境。

“这么热的天吃饭,怎么不吹吹风扇呢?”我提议道。

“我一个人在家就不吹啦,要省点电,晚上孙子写作业再用风扇”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一个月,我们的用电目标是不能超过十度电。”

“十度电?”我俩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白天不用风扇也许可以,到了晚上怎么办?更别提空调了。我以前也住过一层的房子,夏天一到,屋子里就像一个不透风的蒸笼似的;晚上睡觉基本上都是迷迷糊糊的,即使风扇一刻都不停,也照样是汗流浃背。想想可怜的十度电,也许被有的家庭一天就用完了,也许还不够。

饭后,我们一起聊了很久:今年老爷子76了,前两年老伴因病去逝,欠了几万元钱,加上孙子爸妈都没什么文化,打工也赚不到钱,欠帐是一时还不了啦。

“张永韬在家听话吧?”我不由自主的转移了话题。

“这孩子别的都好,就是不喜欢读书。”老爷子眼神暗淡了下来“他在家什么活都干,就是不爱学习。”

“这个我们老师的确是有责任,以后我们会重点教育他的”我十分肯定地说。

随后,又了解到张永韬特别喜欢玩水。“这可绝对不行咯!”我俩吓圷了。在我们的要求之下,老爷子带我们到附近排查了危险水域情况:三里左右之内,有五个池塘,还有一条比较宽的河流。再回到张永韬家时,我的衣服已完全温透了,贴在背上,粘粘的;温度也似乎更高了,整个屋子里弥漫着一股热气,有点令人窒息的感觉。我再三向家长叮嘱了监管孩子的重要性,提醒老人家务必做好孩子的安全监护工作。经过轮番的说教,家长幡然醒悟,表示一定会时时看在眼里。然后,我们对张贴在他家的告之书逐条的解释;并重点强调不在眼前时必须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和“七不准”;放假时,每天晚上由孩子准时向班主任报平安。

一个中午,花了近两个多小时,仅仅走访了一个孩子,但我们觉得特值,起码这个学生已被我们盯得紧紧的。作为老师,我们一定有多种办法来教育孩子的安全问题;只要我们掌握了真实的一手资料,就一定能够防患于未然。看看手机,离上课只有大约二十来分钟了,便向老爷子告别:班主任的电话写在告之书上,有困难就记得随时联系老师。

“这个走访,有惊吓也有收获哟”刘老师满脸的倦意说道“这个家过日子真是难啦。”

“是呀,老百姓参差不齐的生活水平一言难尽。有的人仅仅为了生活,已是精疲力尽。”

当我们刚到达校门口的时候,响起了下午的第一节课铃声,来不及思索,我们不约而同的跑向了各自的教室。

下午三节课一晃而过。

放学后,我们全体老师简单的吃完了晚饭,便又纷纷各自走访去了。虽然是晚饭后,但太阳依然高傲的挂在西边的天空,滚烫的大地上涌动着阵阵热浪。我们学校学生人数不多,但服务着三个行政村,由于学生居住比较分散,再加上对地理位置很不熟悉,这次家访注定充满了艰难和挑战。

花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刘老师顺利地走访了两个学生。每到一处,我们都要一丝不苟的向家长着重宣传防溺水知识,仔细询问家里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商量如何不让孩子玩手机,介绍”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向家长宣传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学生和家长非必须不出县,不前往国内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不跨省出行;如确需出行,务必向班主任请假报备;最后,还与家长一同在张贴的告之书面前拍照,以警示家长。

不知不觉,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气温也下降了很多,车窗外飘进来的已是阵阵凉风;田野里的青蛙声、野禾鸡的叫声、不知名的虫鸣声交织在一起,为乡间的生活增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间烟火吧。

当我们每天忙于家校两点一线时,当我们每天面对一地鸡毛时,当我们几十个春秋已成过去时,面对此情此景,终于明白,这就是我们老师生活的真实写照:谆谆教导,细细叮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读诗书、远离游戏,少看电视,注意安全,是老师,更是严父慈母!语言的背后是深情,是满满的爱!

“马上就要到大班周逸辉家了”刘老师提醒我说。听后,我十分惊诧于她的记忆力,记得她好像来的次数应该不多,但她记得比我清楚多了。快到学生家时,要经过五户没人在家的房子,大约有二十多米路的才能走到周逸辉家。原本这里应该是漆黑一片,突然间,亮起了一盏感应灯,眼前一下子明亮起来,原来是附近墙上安装了一盏小巧的感应灯。再往前走十多米,就听到了跳舞的优美旋律。快八点了,周逸辉的奶奶正在自家院子里带孙子学跳舞。

“这一家子过得好开心哟!”刘老师被优美的旋律陶醉了。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周逸辉远远的大声喊道。

接着,音乐声马上停止了下来,他的奶奶连忙的搬来了椅子,”老师快坐,这么晚了,还在外走访,不容易,不容易!”坐下之后,我简单的说明了此次家访的主要目的。我们不厌其烦地向家长介绍了“双减”背景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细致了解了孩子在家的生活状态;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及对老师和学校的建议;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并对他们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预防校园欺凌、预防电信诈骗、防溺水、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了宣传解读和深入交流。最后重点强调: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不能小学化的:要让幼儿多多休息,这个时候应该不宜再学跳舞了,要让环境安静下来,督促孩子早点休息。

“老师说的是哟,我家孙子就是不听话,晚上都睡得比较晚,都习惯了。”

“这可不太好咯,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我不容置疑的纠正家长的观点。

家访中,边喝着刚刚沏来的热茶,我们边与学生家长促膝长谈,交流中让我更懂得了育人的重要意义: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家长,方知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每个家长育人方式的形形色色,每个家庭生活习惯的千姿百态;会惊讶于他们的家庭环境,惊讶于他们一点点的成长。又有好多孩子的成长都在走弯路,他们在被所谓疼爱他们的爷爷奶奶溺爱着、放纵着。

渐渐地,一阵阵倦意袭来,想到走访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赶紧起身告辞。

“现在的家长带孩子都是一样的溺爱哟”刘老师很有感触的说“几点睡觉都是孩子说了算。”

在回来的路上,我也思索了很多,这一家子条件应该是不错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教育方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确是不敢恭维,有些问题,只能留给以后慢慢来解决。

离这儿约八里远,还有大班的一个孩子叫柳辰林,有老师反映说下个学期可能要转去县城读书,看看时间尚早,我们一致同意最后走访完这个学生就返校收工。

车行在窄窄的公路上,夜晚的风竟带着丝丝凉意袭来,前面就是群山环抱的冷家冲了。记得上次过年前我们也到这里来过一次走访,整个村子没看到几个人;进了村子以后,依然很冷清,路旁一排路灯散发着银白色的光来,似乎在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方客人的到来。

车子就停在比较开阔的场地上,我们下了车,伸了伸懒腰,倦意越来越浓了,真想马上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再美美地睡上一大觉。该多好啊。

“这个李子不错,快来吃呀”刘老师眼尖,立马发现了路旁挂满了李子的树。

我走过去吃了一颗,酸中透着点点甜味,但我还是觉得不错,精神也抖擞起来,并向刘老师介绍道,这个村子一直就以李子多而出名。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树树的,还有山坡上,井旁边,凡是有空地的地方,都成了李树的天下。我们边吃着李子边问路,最后竟发现没有了路。好不容易找来了一个学生,一问,他知道。太好了,我俩跟在他的后面,在昏暗的灯光下,左拐右弯,再穿过一段长长的黑乎乎的仄路,看到了不远处一户人家亮着微微的灯光。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引路的学生大声地喊道。

这是一幢两层的老式旧房,普普通通。

不久,柳辰林的爷爷出来了,给我们让座,倒茶。交谈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假期的表现,重点进行了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等安全知识进行叮嘱。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短暂交流,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家长下学期要转学的原因:柳辰林还有一个哥哥在县城外国语学校上学,打算将两兄弟一并转到一块;妈妈在县城打工,方便管理教育孩子;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县城教育质量比乡下强。听完之后,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

现在的农村,有多少家庭其实是在跟风,别家的孩子去县城读书去了,好像自已家的也非去不可;好像一到县城读书就能考上大学似的,这种内卷现象已深入千家万户。去秋,我校一下子转到县城读书的有上十来个学生。他们为了到县城顺利读书,想千方百计,能租房的租房,能寄读的寄读,能造假的造假。而到县私立学校读书的开支,又有多少家庭能正常的承受得住的?有人粗略的算了一下,在县城私立学校读一年,在农村起码可以读到小学毕业,但家长就是愿意。为了留住这些学生,我们老师仅仅埋头教书肯定是不行的,还要不厌其烦的家访沟通,大张旗鼓的宣传办学理念。

通过这次走访,我发现学校的管理模式确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办教育一定要有声有色,要办看得见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切真的离不开我们的家访。

我也始终坚信:爱有回声,声声不息。

夜色更深了。

车外是一片虫鸣声,此起彼伏。带着一身的疲倦,一堆的问题,也带着一车的收获,我们返回了学校。


家访感悟

※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家访活动只是一个平台,我们从事的工作太需要我们更多次的家访,走进学生,走近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为有效施教积累第一手资料;我们有必要用我们自身的教育优势对家长不妥的教子方法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正面教育。

※ 带着爱心、信心、耐心走近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让学生心里充满了阳光,给学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教师的初心所在!也许我们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留给孩子的是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象,抑或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 真诚的沟通,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家访让我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自豪,更有一种幸福之感。当我们铺平了所有的家访之路,明天的教育定会辉煌!

大源完小  张洛宾

20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