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肥胖的评估指标
肥胖程度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m)²。其中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判定标准为:BMI在24.0-27.9之间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
腹型肥胖的判定
而BMI又不能完全准确的评判是否肥胖,腰围是衡量体重是否正常的另一指标,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那么我们该如何正常测量腰围呢?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我国腹型肥胖的判定标准是: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 ≥85cm。
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体型呈“苹果型”。
3
内脏脂肪和腹型肥胖的关系
还有一个评价肥胖的名词就是内脏脂肪。而腹型肥胖的罪魁祸首是内脏脂肪超标。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上,尤其是肚子比较大,是内脏脂肪沉积造成的,俗称“将军肚”,这种人的体型称为苹果形体型;而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下,臀部脂肪比较多,是由于皮下脂肪沉积所至,又称为梨形体型;很多人认为体重正常,内脏脂肪就不会超标,其实不然。研究数据显示,体重正常或偏低(BMI<24kg/m²)人群中,16.6%存在腹型肥胖,7.1%存在内脏脂肪超标。
4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哪些呢?
可能是遗产因素、代谢紊乱、药物导致,但绝大多数是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导致。
5
肥胖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危害?
首先,脂肪异常分布、过渡堆积等引起的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脂肪细胞可分泌多种有害物质,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使用发生障碍,进一步增加胰岛的负担。
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超重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5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肥胖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0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4倍。可见,超重和肥胖时明显增加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
肥胖可以诱发各种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病率,而且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大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型卒中的病理基础,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危险因素聚集是导致缺血型卒中增高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显示,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及某些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与超重和肥胖存在正相关性。
腹型肥胖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增加胰岛素抵抗,并且还会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6
合理控制饮食
控制体重和腰围,就控制了健康要塞!
需遵循减少脂肪摄入,降低总热量,复合碳水化合物代替简单碳水化合物,个体化饮食方案的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且每餐的食物总热量减少15-20%。
尽量不吃自助餐,避免暴饮暴食。在外就餐可以用开水涮菜上的油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拒绝一些不健康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肥肉或动物内脏、奶油制品或冷冻甜品、烧烤类食品和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
7
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
在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时,具体要根据年龄、身体情况、爱好和环境条件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游泳30分钟、跑步30分钟、做家务120分钟、打网球45分钟和骑自行车95分钟的运动效果是一样的,大约消耗300千卡的能量。
8
监测并记录体重变化
减肥过程要做到循序渐进,定期称量体重,给自己监督和鼓励,达到目标给自己小奖励。
记录每次体重变化,并根据体重变化适当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案。
9
减重可以带来哪些获益
有研究表明,降低体重就相当于降低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体重每降低10公斤:
降低死亡率
20~25%的全因死亡,30~40%的糖尿病相关死亡,40~45%的肥胖相关死亡
降低血压
降低10mmHg的收缩压,降低20 mmHg的舒张压
心绞痛
减少相关症状91%
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10%,降低15%的LDL,降低30%的甘油三酯,增加8%的HDL
糖尿病
减少50%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0~50%的空腹血糖,降低15%的糖化血红蛋白
来源/健康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