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同心向未来:咸宁打造武汉“后花园”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从武汉市南行80公里,便到了风景如画的“鄂南明珠”——咸宁市。咸宁历史悠久,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她也是块自然资源丰富的土地,这里是享誉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她还是座宜游宜居的生态之城,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3.01%,是中国温泉之城、中国魅力之城。她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明显,位居中部崛起“两纵两横”和湖北“两圈一带”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是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

如今,正式融入武汉都市圈的咸宁,已插上高速发展的翅膀,蓄势腾飞。九城同心,未来可期。

再品千年茶艺

重振“万里茶道”

咸宁赤壁茶叶种植始于汉代,距今2000余年。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新发掘,古老“万里茶道”上的历史名镇羊楼洞,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明清之际系蒲圻(今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羊楼洞古镇在中国茶业发展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万里茶路沿途国家把羊楼洞作为对中国茶的理解。作为青砖茶的原产地,羊楼洞“洞茶”已有200多年历史。

这里承载着重焕茶道荣光的“精髓”——青砖茶工艺。在羊楼洞近代俄商茶厂原址附近,如今竖起了一座中国青砖茶博物馆。这里以物为宗,2000余件/套展示文物和2000件库房收藏文物,从纵向时间轴和横向器物对比的双重维度,向世人诉说着中国青砖茶的前世今生。博物馆总面积32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厅,一边是茶艺馆,一边是交流馆。在这独一无二的时空里,煮上一壶青砖茶,在青砖茶的原产地,讲述青砖茶的历史,别有一番风味。这里藏品繁多、史料详实、系列完整,是国内主题最突出、特色最鲜明、藏品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茶叶专业博物馆。公办民藏、优势互补、效能转换,中国青砖茶博物馆开创了全新的办馆模式,也探索了一条高效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让文化自信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城”

咸宁自古就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因此别称“桂花城”。早在2000年6月,国家林业局就命名咸安区“中国桂花之乡”,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栽植桂花,面积约10万亩,占全国第一。其中,桂花古树达2282株、占全国古桂总量的90%。留存如此庞大的古桂群,也印证了咸宁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古桂群的地标与非遗文化传承,传承着城市精神文化。

近年来,咸宁大力发展桂花产业,目前,已形成桂花酒、桂花饮料、桂花食品、桂花香料等四个系列近百个产品。按照规划,咸宁未来在桂花资源保护培育的基础上,以桂花全株精深加工和利用为主业,发展桂花文旅康养,实现三产融合,打造以桂花为主题的咸宁城市公共品牌和城市标识,实现从“中国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城”转变。

打造光谷向南重要增长极

2021年5月,武汉、咸宁、黄石、鄂州、孝感、黄冈、仙桃、天门、潜江等9市共同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城市圈五项合作协议共谋同城化发展。地处武汉以南的咸宁,素来与武汉合作基础良好,尤其是毗邻的东湖高新区。2008年“中国光谷•咸宁工业园”启动,2013年光谷生物城咸宁医药园成立。光谷科创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发布后,咸宁功能区加快建设,在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力度不断加大。为加速融入武汉城市群,去年以来,咸宁聚焦“五同”发力,实行“六个一”的抓落实机制,并将“武咸同城”发展纳入到咸宁“十四五”发展的15项重大事项,明确主攻方向,集中资源要素,主动加强协作,全力推动成势见效。

2021年,咸宁制定出台了“武咸同城”发展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等。同时,配合武汉市编制城市圈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以及光谷科创大走廊、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咸宁的个性功能, 出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交通方面,着力打造一小时通勤圈。赤壁长江大桥、鄂咸高速公路已于去年9月底相继通车,武深高速公路崇阳西互通4.7公里连接线已建成通车。目前,咸宁正协同武汉市开展武汉南过江通道(簰洲湾长江大桥)、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102省道江夏段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全力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建设。去年1至11月,咸宁集中开工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重点科技和产业发展项目269个,总投资约624亿元,承接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区域创新科技项目获批立项11项。今年2月18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与咸宁市签订三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平台构建、园区建设、科技金融等方面展开合作。这是新年度深化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开篇,也是光谷科创大走廊“1+4”合作的压轴。目前,东湖高新区作为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与“鄂黄黄咸”功能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多个产业园区、一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招商引资方面,咸宁积极采取“飞地经济”、“园外园”招商,探索“总部在汉、基地在咸”合作模式,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项目41个,合同投资总额59.17亿元,加快打造武汉功能拓展重要承载区和产业转移新高地。民生保障方面,咸宁市民之家已于去年11月正式启用,咸宁市直、咸宁高新区、咸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三合一”。住房公积金与武汉异地互认互贷1260万元。

咸宁提出,2022年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成势见效。作为武汉城市圈南大门户,咸宁要加快对接武汉,打造武汉的“新外延”“后花园”。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