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通城】从“农家书屋”到“精神驿站”

走进位于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农家书屋,三面落地书架映入眼帘,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供村民免费借阅。

村民吴远洋一大早就来到农家书屋,在志愿者吴玉豪的引导寻找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业书籍。“去年通过村民推荐,我成为我们屋场的党支部书记,我想通过农家书屋看看专业书籍来加强理论学习 提升政治素养。”吴远洋一边认真一边说。

▲村民在农家书屋进行阅读

这是尖山村农家书屋日常的一个生动缩影。尖山村农家书屋使用面积100平方米,藏书600册,现有村湾管理志愿者2人,每日全天向所有村民免费开放。

完善阵地建设 创新管理形式

脱贫户吴玉豪是尖山村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听说村里要建立农家书屋,立马来当志愿管理者。村民只要到农家书屋里进行阅读,都能看到她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的忙碌身影。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也养成了爱护图书,主动保持阅读室卫生的好习惯。

为将书屋打造成村里免费提供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尖山村湖北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经常深入农家书屋,对图书上架、分类、编码、登记等流程进行专题培训辅导,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确保图书上架到位、分类保管到位、借阅登记到位。五里镇宣传文化干部也不定期对农家书屋管理、开放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督促规范,确保农家书屋管理到位、运行有序。

“乡村要振兴,夯实基层的‘底座’最重要,农家书屋不光要建好,更是要管好,我们在这里多尽一份力,村民就多一份学习的机会。”湖北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苗壮说道。

创新文化载体 丰富文明生活

“村里的书屋有了,能不能在摆上象棋桌?看书看累了想和朋友下两局。”“村里的孩子放学以后能不能给他们弄一个读书活动,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每当听到对农家书屋各种各样的想法,村支书王双全都会笑呵呵的拿出本子认真的记录下村民提出意见。

近两年来,尖山村以创建湖北省“共同缔造”示范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文化功效,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新形式。

引导学生、留守儿童、村民定期到农家书屋读书学习,培养看书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兴趣。尖山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牵头开展“世界读书日”儿童阅读分享、书法送春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农家书屋的精神文明效用,营造了人人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日常,打牌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吵架的没了,下棋阅读的多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吴玉豪感触很深。管理书屋半年来,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变化。

开展技术指导 促进产业振兴

“多亏了之前村里请来的种植专家,我们去年油茶在干旱的情况下也实现了收益,品相还更上了一个台阶。”村里的油茶种植大户魏国说道。

尖山村利用农家书屋的资源优势,帮助村民进行农业养殖、艾叶种植、油茶种植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帮助农民系统学习专业种养殖知识,实现村民增收。两年来,尖山村开展各类培训5次,联农带农达300余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现在的尖山村环境美、生活好,村民的获得感强,这些都离不开书香的浸润。接下来,尖山村将不断探索“农家书屋+党建引领”“农家书屋+共同缔造”“农家书屋+基层治理”等共建新模式,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全民阅读的基层阵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讯员 陈澜征 丁璇璇)

图文编辑:黎子凡丨责编:黎赛明

终审:胡颖丨监制:瞿林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