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石龙
天岳黄龙山,源自唐朝佛教文化兴盛,从古至今,信教扬善,一直教化着当地的人们。生长在天岳黄龙山下的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深受黄龙山佛教禅宗文化的影响。在他再次被贬之际,特地来到黄龙山,山路崎岖难行,几经波折,经过通城关刀、麦市、陈洲,好不容易来到黄龙山下的崇虚寺庙拜访多年未见的禅宗大师,寻问人生佛机,礼佛问道,感应人生未来。
宋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黄庭坚从荆州出发,南下岳州,经巴陵(岳州治所,今湖南岳阳)、平江、临湘,进入通城,过江西,到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探家。此诗作为他此次到通城天岳黄龙山,拜访多年未见的禅宗大师而作。
自巴陵略平江入晚至黄龙
宋·黄庭坚
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惟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句呈道纯。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
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首句,黄庭坚写到了途中遇雨,到通城麦市天岳黄龙山才放晴。“山行十日雨沾衣”,即题中所说的“无日不雨”;“幕阜峰前对落晖”,即题中所说的“继而晚晴”,黄昏的太阳西下,照耀着幕阜山上的主峰。幕阜山是盘亘于湖北、江西边界的山脉,黄龙山为幕阜山脉的主峰。当时作者的旧友惟清和尚居住黄龙山崇虚寺庙,故作者过路时特地来到崇虚寺庙拜访禅师友人。
第二句即写当时黄龙山下一派美丽的春天田园景色。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第三至四句是他在黄龙山下崇虚寺庙与几位禅宗大师参禅悟道。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当时的黄庭坚已经是57岁高龄的人了,他这次回修水老家,会见几位老友也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次听他们宣讲佛经,研究禅机了。黄庭坚当时的心情异常难过,见到几位禅宗友人们,个个已是白发鹤须。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人生经历了这么多的人和事,官场被贬,心情落寞,已是物是人非了!不久他就要踏上南下广西宜州的被贬之路,大家何时才能相见相谈理悟禅机佛理呢?
人生路漫漫,此去无回,在四年之后,这名生长在天岳黄龙山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病殁在离他家乡几千里外的被贬之地广西宜州,享年61岁。后人将黄庭坚的诗作题写在崇虚寺的墙壁上,以示对他的缅怀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