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桂书院】通城九赋堂系列之首——赤壁新赋

作者:胡高期

余因商贾,半生游历,三楼五岳,尽皆登顶,三水五湖,也曾泛舟。家山门水赤壁未曾一游,实为憾事,庚子夏月,肺疫消宁,余自山东返乡,归来赤壁,拜访华桥公之新府。叔公邀余夜游赤壁,正中余意,昔坡公游黄州假赤壁得真赋,余今游真赤壁焉得假赋哉?遂作斯赋,其词曰:

天开赤壁,地长红岩,

西极昆仑,大江之源。

历经亘古,尽阅桑田,

雨浇风蚀,锁大江而峙湘楚。

天高云淡,望洞庭而纳汉川。

巴蜀帆过,李杜尽乃骚客,幕阜云暗,屈子忠魂永传。宜城高峡,奔此犹存余力,荆门远渡,飘来片片轻帆。东下浙赣,鄱阳阔水生烟。南通吴越,枫桥孤客未眠。

实乃大江之关隘,兵家之战守,佳人之优游,文客之所兴赋也。

玄武温泉,水涌清池三冬暖。

咸宁桂乡,花开满城八月香。

诗经嘉鱼,百里荷花开泽国。

高铁新城,朝发夕至通八方。

通山通城,楚风瑶韵千家峒。

隽水陆水,片片轻帆过崇阳。

茶马古道,羊楼幽洞下汉口。

清流淦水,烟雨廊桥踏石礓。

今日之赤壁,乃鄂南之风窗,华中之明珰,

卫生文明城建,全民效力。

美丽乡村试点,六县竞强。

正阔步昂首,扬帆启航。

日暮时分,与叔公至于渡口江滩,欲雇舟,舟人曰:今夜乃良辰,天风清朗,气色宜人,正值宵游,遂登舟,片刻已至江心矣。

赤壁江滩,鳞浪长随金沙涌,

丽人清装,笑靥花映晚霞红。

轻舟如箭,暮霭浮生平水阔,

双桨轻摇,鱼鹰栖息归钓翁。

一声汽笛,川渝华船东下沪。

半江残照,水天一色架彩虹。

行至陆水湖,绕桃花岛,将近赤壁,行舟渐缓,远而观之,上书朱红颜体赤壁朱二字,字径数丈,不知何人挥如此大笔,其胸怀与功力皆到也。

半壁立江中,

群峰染翠茏。

红霞射赤赭,

碧水掠惊鸿。

至赤壁之下,任舟自游,叔公自带楚瑶十盏酒,于舟中铺开对酌,且待月升,舟荡流水,汩然有声,把酒酹江,思从中来。

暮色苍茫兮,

不识故园在何方。

明月将升兮,

酒花满盏溢流光。

愿蟾宫可折桂兮

万缕文思随波荡。

扣弦而歌兮,

叹前程之漫长。

惜孙氏坐失江东兮,

诵杨慎之渔樵。

伐药姑山之碧桐兮,

斫瑶琴以召凤隽。

奏高山以流水兮,

叹知音之难从。

酒至半酣,月升中天,银波漾漾。远生微岚。叔公不胜酒力,伏几而眠,须臾鼾声微起,夜至三更,身觉清凉,南山之坳白雾隐来,环頋四野,大雾垂江矣,

雾发南山,不见红灯待归客,

云生北沚,欲迷赤壁夜游人。

十盏已尽,空江无人,忆繁盛之过往,守此时之清寂,叹周郎之不期,怨小乔之不遇,恨坡公之失约,大醉而入梦,忽草船乘雾列满江,对岸飞箭如蝗,又鼓声大作,战船急渡,交错冲浪,杀声四起,人仰马啸。须臾兵息浪止,自嘉鱼漂来小舟一叶,近而观之,此非周郎与小乔乎?

小乔问周郎曰:

曹军已退乎?

周郎曰:

卿勿忧,曹公百万精兵皆被吾焚于赤壁之下,怆惶已蹿,不知所终。

小乔执周郎手曰:

归去也,嘉鱼荷花正开。

欲归,见余所乘之舟,周郎问曰:

何处民舟,敢于此血雨腥风之处漂游?

余答曰:

周郎名满天下,今夜于此相见,实三生有幸,此夜清雾弥江,万籁俱寂,何乃血雨腥风?如此良宵,请周郎饮几盏,可乎?

周郎曰:

汝莫非眉山苏轼乎?

余曰:

东坡先生乃吾师,小生赤壁南药姑山人氏。先师赤壁三文名满天下,妙不可言。小生夜游于此,只为成赋。

周郎曰:

吾寻苏子久矣,此人情滥,擅弄文笔,多食太守酒肉,于黄州赤鼻矶下泛舟假赋赤壁,留此千古文案。前赋尚可谅,后赋不可忍,三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已不可赦。

余闻之惶惶然,曰:

吾师东坡先生本欲买舟自黄州至此游赤壁,奈何俸薪微薄,又多市肘子,故未至此,学生代先师与周郎陪罪。

周郎曰:

吾半生功绩,万里征战,在此火烧曹营百万兵,皆被汝师一支秃笔,三盏浊酒移黄州去矣,汝师滥情如斯,汝知乎?托汝捎今宵之言与东坡,须与吾赤壁正名,否则,他日相逢,定当不饶!

言罢气犹未消,小乔与周郎曰:

卿乃三军之帅,何须与书生学子置气,他日寻东坡问罪。

余曰:

二位此言过矣。先师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使得周郎名满天下,并肩孔明,出孙刘两主之右,自此天下男女皆以周郎小乔伉俪为偶像,岂非吾师东坡先生之功?

小乔曰:

言之有理

言罢回眸一笑,携周郎自雾中隐去。仙踪杳杳,余梦遂醒,方知江流一梦。

嗟夫,大江东去,如史之前行,日夜不息。洞庭何其大,亦不蓄其广,南山竹何多,亦难记其文。赤壁何其雄,亦难挡其势。惟俊逸之周郎,一烧赤壁永留迹,豪文之苏公,三赋赤壁而存章,余皆尽付江底滚滚之金沙,一发俱往矣。

岁次辛丑夏月江南药姑山人胡高期撰文赤壁并书于庆鹏书画院。

作者简介

胡高期,别号归园主人,九赋堂。湖北通城人,书法作品被湖北省美术馆收藏。诗文作品发表于中华辞赋,山东日报,潍坊晚报,香城都市报等。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黄争光

终审|胡颖

监制|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