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
作者:何亚辉
我可爱的家乡,在幕阜湘鄂赣相连的毗邻黄龙山下。因读书与就职,十五岁就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土。虽然离开故土四十多年,但至今对家乡,有着无限的眷恋之情、难以忘怀。
家乡的小村,是个四面环山的长方形的盆地,山多田地少。朝南:有一座大型的防旱水库,常年碧波荡漾,锦鱼鳞游弋。往东:资源丰富的石材,伴随着机械轰鸣,正在铸造巧夺天工的精品,运往海内外。向西:远远望去的果园,与绿葱葱的油茶山,连成一片,丰收的景象,给农户带来了欢声笑语。依北:一条标准的沥青柏油马路,宛若一条玉带,依傍古镇、穿村而过,加上横跨东西的沥青旅游公路,穿径于村庄的服务中心。道路两旁,绿郁青青的花木,枝繁叶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街道两边,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整齐干净。给小小的山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如同人间仙境。
一个在外为生活温饱奔波的游子,遥望着如诗似画的家乡,总有一种千丝万缕,梦绕魂牵的赤子情怀,把我带入对家乡深深的回忆:
自从我记事起,及曾经的老辈讲,解放前后到大公无私的特殊年代,我的家乡,原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山冲,泥泞的小路,光秃秃的荒山,四面透风的住房,没有半点生机,过去的俗语,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比如:“有女莫嫁长源街,天晴落雨打草鞋”,“身上没得四两棉,莫想过长源”。是解放以前,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记事起,七十年代中期的自身经历,正是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之时,人的精神,虽然在战天斗地;但贫困与饥饿,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乡亲们头上,为了最低的生活,家家户户打草鞋,男女老少齐出动,做成一双草鞋,要花两个多小时,连本带利,只能卖七分钱一双,但又不能耽误集体劳动。虽然打双草鞋,能换个油盐钱,但农户人家只要遇到一点点意外,那生活更是饥寒交迫,有强劳动力的人家,两天两夜,到邻近的江西修水大山之中,偷偷(因路上设有关卡)肩树卖,来回赚得三至四元的苦力钱。那个年代,由于经济十分落后,土地贫瘠,一个劳动力,一天十分工产值,只有二角多钱,穿衣买鞋,更是奢侈,每到冬季,特别是就读的学生,破旧的棉衣与赤脚草鞋交织成一条不协调的凄楚风景-----
改革开放的春雷,终于唤醒了大江南北,我的家乡,也随着时代的步伐,唱响了春天的故事:党员带头,背负行囊,驻村蹲点,带领队伍,精准扶贫,百年圆梦;终于给人民的生活,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家乡巨变,正朝着美好灿烂的明天,昂首阔步!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黄争光
终审|皮江星
监制|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