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皮江星 通讯员 黄文刚 孙付浩】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来,通城县马港镇在用“大讲堂、大专家、大报告”的方式开展好集中宣讲的同时,注重紧贴基层实际,从培育壮大宣讲队伍、选树打响特色宣讲品牌、创新构建基层宣讲格局三方面下功夫,做到理论宣讲走“新”又入“心”。
小角色,大担当,“1+22+N”做好队伍建设文章
马港镇采取“1+22+N”宣讲队伍多点布阵的方式,构建起“领导讲政策、干部讲实践、百姓讲故事”宣讲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不断深入基层,实现“小角色,大担当”。
持续示范引领,筑牢“领航”宣讲团。1即:由镇党委、人大班子成员组成“领航”宣讲团,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理论水平高、政策掌握准优势,带头把“政策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设在企业工地、放入学校课堂,集中阐释、系统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来,“领航”宣讲团已宣讲15场次,受众590余人次。
延伸宣讲触角,组建“理响”宣讲团。22即:由22个镇包保干部、56名省市县驻村干部、104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组建22支“理响”宣讲团。在宣讲过程中走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了解广大干部群众想听什么、想学什么。同时,通过群众当面提问、宣讲成员现场解答的互动式交流,让被动“听课”的观众转化为主动“点课”的参与者。截至目前,“理响”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防电信诈骗、“送法入基层”等主题宣讲100余场次,受众3000余人次。
注重多元宣讲,做强“传新”宣讲团。N即:各级各类宣讲队伍。积极邀请市县领导、专家学者、宣讲团成员来马港镇作专题宣讲,紧贴通城发展实际,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全面宣讲和深入阐释。目前,已邀请市县领导、专家学者作专题宣讲11场次。采取推荐、自荐等方式,广泛吸纳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等,组建40余名志愿服务宣传人员,广泛开展百年党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主题百姓宣讲活动。
小菜单,大主题,“一村一品”做好特色文章
马港镇积极做好特色文章,着重打造“红色课堂”“分享课堂”“土话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实现“小菜单,大主题”。
“红色课堂”传承革命精神。依托赵世当烈士墓、通城县第一党小组遗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政治生活馆,利用干部夜学班将年轻干部培养为专业讲解员,全力打造“红色课堂”党建品牌。红色政治生活馆建成以来,已接待党员干部群众达1000余人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性教育30余次。
“分享课堂”促进学思融合。以干部夜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要阵地,开展学习分享会,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社会发展变迁的亲历者,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理论等谈体会、提建议,目前已开展活动48期。
“土话课堂”贴近群众生活。把党的理论课堂搬到党员群众“家门口”,利用村民的闲暇时间进行理论宣讲,紧紧围绕惠民政策、法律知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解,让党的惠民政策“沁民心”。截至目前,“土话课堂”已累计开展宣讲50余场,覆盖群众逾千人。
小舞台,大磁场,“理论+”模式做好创新宣讲文章
马港镇创新实施“理论+”宣讲模式,通过“理论+文艺”“理论+阵地”“理论+实践”等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有影响的宣讲方式,同时解决好“怎么讲”和“在哪讲”的问题,实现“小舞台,大磁场”。
“理论+文艺”方式宣讲。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影下乡”系列活动,将理论宣讲融入戏曲、影视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推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童心向党·唱支红歌给党听”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传唱红色歌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爱国教育融入歌声中,唱进每个孩子心里。
“理论+阵地”方式宣讲。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传统平台资源,灵活开展“送学上门”实践活动,把宣讲“小课堂”送到群众身边。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开启线上学习、线下互动的模式,全方位、多渠道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线上“活”起来、在线下“动”起来,最终在党员干部群众中“用”起来。
“理论+实践”方式宣讲。该镇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选定调研课题,从各行业、各角度全方位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的落实情况,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黄争光
终审|皮江星
监制|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