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桂书院】通城历史——北港烟云话古今

作者:李苏卫

北港烟云话古今


通城历史




北港镇因镇倚北港河畔而建,北港与南港在庄前汇流,直奔隽水,故名北港。汉宋年代,北港镇地属唐年县,立通城后,全县划分九宫大图时,属乾宫;为白马图(北港畈为白马二图)属上隽乡上善里。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三十六联保之一,属西区。民国三十年(1941)立乡镇,先为西乡,后为北港乡,为第六区公所驻地。

北港古称崇古市,后又俗称北港桥或北港街,后政府设西乡、北港区、北港人民公社(含大坪乡、石南镇),现今北港镇(含十村二个社区)。实处东经113.39度、北纬29.18度。北港集镇自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李姓陕封公迁居以来,至今历十一世二百五十四年,形成了具有商业交易规模,后又成为大北港(含大坪乡、石南镇)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中心。在这之前,与北港相邻的胡姓冠青大屋、易家大屋、麟门口屋就有居民在此繁衍生息,(龙门客栈商贾云集,南北茶马古道必经驿站),形成了目前北港集镇繁荣景象,具有千年历史底蕴。

北港镇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历为岳阳、临湘、通城三县茶马要道,解放前古道,南由庄前至枫树畈过雁门关、太坪桥两道入岳阳市毛田镇相思乡;各家山、石人冲两道入岳阳市毛田镇;西经北港大界村入临湘市詹桥镇;北经岭源村上断峰山进药姑山入临湘市羊楼司。解放后,庄界公路、通临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西临京广铁路、岳阳飞机场、城陵矶航运码头仅1小时路程,距武汉、长沙仅两小时路程。

本镇名山有断峰山、铜鼓山、沉三里、燕岩山、各家山、狮子岭,诸峰屏列,景象万千。

北港地沃物丰,是岳、临、通三县边陲松杉、竹木、茶叶、板栗、牲猪等多种经济作物的集散地。农业以水稻、小麦、大豆、红苕为主产。地埋藏矿有:钾、纳长石花岗石,云母,石英石,瓷土独居石,绿柱石等非金属和稀土金属矿,钽铌而居称,1968年至1978年国家在岭源村设钽铌矿开采、800矿工;以湖北长石矿而冠名。特别是钾、纳长石储存量和品质位列国家前五位榜首。

北港以粮酒小镇、诗书之乡闻名于世。解放前,北港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酿造美酒,在桂家、枫树畈、庄前、大界、北港镇集市都有较大型专业糟行生产谷酒、米酒,北港老街坊有十余家经营酒门店,龙门客栈就是典型茶马古道塑影。如今,全镇3.5万人,有近1.5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酿酒。形成了以北港酒业协会为形象的,名副其实的粮酒小镇。

据史谱记载,在乾隆年间,北港河畔西岸只有一户李姓人家居住,为李氏陕封公老屋。(原北港区公所、北港乡政府一带)、北港新屋(原北港粮管所和现在北港小学一带,与冠青老屋只隔一丘相连》。陕封公有陈氏,尹氏,郑氏、杜氏四房许配,郑杜无后,老屋为陈氏各房所有;因陕封公年有53龄时,续娶一湖南芳龄18尹氏(四房)为妻,生两子,后尹氏与陈氏不和,另建北港新屋。新屋老屋建筑都很华美,老屋更具有古色古香的风韵,前有八字门,沿八字门左右有围屋,据说是当时账房和佣人的住宅,进八字门是一个长形院落,迎面三座石大门一字排开,是陕封公大房、二房、四房的屋子,三房住新屋。老屋有一弄街通新屋,新屋有四座石大门,正大门两座,横大院两座。新老屋所有石大门进去都是三、四重堂,共有一百四十八个天井,里面都可穿通,曲巷回廊,横堂正厅,陌生人进去,大有迷路可能。从县城到北港,到罗公场, 就可看见北港畈一畈白屋,可以想见李姓当年是何等豪富、家族繁荣。

李姓老宅曾遭多次毁损,自乾隆晚期始成,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居住六十余年,至咸丰四年(1854年)“粤匪竄通”部分焚毁,而整体结构仍存;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15日,遭日寇飞机4架窜至北港集镇轰炸,毁损严重;更为惋惜的是古宅时遇1958年大跃进时,为修人民公社大楼,将居民全迁易家大屋,谓之“新农村”,将整个老屋未损部分全部拆除。椐县文史资料第四辑《张体学同志在通城》一文载,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来通城考察时,在北港公社得知拆古民居建办公大楼时当面质问:“拆群众的房,搞一平二调建大楼,对得起群众吗?”张体学又带气说:“主张拆屋的是个败家子”。李氏老屋自清乾隆三十一年至公元一九五八年一百九十二年的辉煌由此而终。

北港集镇地处北港两岸,临街有一座三眼拱桥,宽4米。椐《同治县志》记载:北港桥,白马图通岳州,明时建,清雍正辛亥年章伯质倡葺。乾隆甲申年庠生李元母佘氏重葺,道光己酉山水冲塌,庚戌年李佳鹄叔侄捐贡重修。(此桥于一九六四年五月修临通公路时拆毁,改为钢骨混凝土桥)。还有李璧桥,北港图乾隆甲申李佘氏建修。灌口桥,北港图乾隆甲申李元母佘氏建修。北港桥亭,石马图李元兄弟捐建砖砌。

北港拱桥东有育婴会、习字会(现系北港供销社仓库和搬运站一带)。文昌阁、李姓陕封公祠堂(现系北港瓷厂、汽车站一带)。这些祠、庙、会屋字,据说建于明清两代。椐李氏族谱记载:李姓黄圃公创立育婴会,“光绪年间,黄圃公创建育婴会于北港,募资设立育婴基金,购置田产。至民国时,每年还收几百担(百斤为一担)租谷, 用于弃婴或赤贫家庭婴儿的救助、哺育。”自从会址被国民党拆去修了碉堡,田租为豪绅们私吞,育婴事业遂告结束。习字会,民国时曾为小学地,后屋有考棚,传说是童生考试之所;习字会前右侧有焚化字纸炉,会上也有田出租,并雇有几个老人常年到各地收集字纸,焚化于炉中,表示敬借字纸尊重斯文之意。

白马图打醮(七日八夜的道场,设坛祭神)都在习字会举行。行香之日,故事、龙灯,人山人海,极是热闹。习字会前广场上有一节孝牌坊(离北港石拱桥头东约二百米,)当时李母杜氏,由于生平尊礼、义、仁、孝,深受地方称赞,在庆贺七十古稀之龄,据族谱记载:“祝嘏者、以千计”后经县举人吴阑、拨贡胡大集、副员李蟠根、廪保李大观、黎煌、李岱宗等具文上廪杜氏节孝事迹,清光绪年十五年己丑(1889)旨准旌表,赠匾额加以表彰;为李母杜氏节孝奉旨修建,气势很雄伟,驿道由牌坊中门穿过,与北港之上二公里远岭源“百寿坊”媲美。(岭源百寿坊于一九六八年拆毁,节孝坊于公元一九五四年修通城至临湘公路拆毁。)

文昌阁上下两重,中有天井,天井有一桂花树,秋季香气四溢,是当年一大盛景,阁中有先生坐堂讲故事,传授礼、义、孝、德传统文化。常有湘鄂赣往客留足而此,以文风交流礼义孝德;琴棋书画之习,也有当地青年进阁拜师会友,时逢年节,家有喜庆,百姓来此求赠楹联;是与外界文化联络的桥梁,有言称“要想知道天下事,文昌阁中喝三杯”,以酒会友,在这里当时成了信息交流平台。阁右边陕封公祠堂,屋宇宽敞,民国时阁祠曾为乡镇办公和团防局团丁驻扎之所。

李、胡、易三姓居北港街之市面。据县文史资料第一辑载:“拱桥西为北港街,全部为李姓陕封公产业”,又据李姓所传:“至清中期北港街之铺面均为李姓所有”,其时家传言称“即有钱铺地,他姓也未可购得一寸土”。民国初期,李姓逐为显衰,才开始有少数他姓进入本街购店租店经营,但仍以李姓七家典当与其它经营为首,后有李金昇字号副食品店铺生意旺盛;李甘吾复华商号杂货店生意兴隆;其次,胡姓、胡兴字号、仁义字号、胡泰字号;易运富开的永和丰商号,经营油盐杂货兼屠宰烧熬,资本较大。易沅成开的易奇昌布匹、日杂、百货号居次位;易耕耘开的易万泰糖食斋果号,亦颇负盛名;其他类似的商店有李茂泰,胡兴字、仁义和、胡泰字等十多家,但他们流动资金多不过三百元银洋,少的只有二百元左右;一般的都向县城、赵李桥、临湘、桃林等城镇的大商号联系,取折赊销货物,年终结账还清欠款;有的逢年过节,也直接往汉口进货。此外还有屠店四家,糟行(熬酒的)两家,经营酒店十来家,客栈二家,季节性的米行、鱼行各一家。手工业有“谦和祥”字号沤豆豉的作坊一家,刨丝烟的两家,豆腐坊五家,共计约四十余家店铺。唯有“谦和祥”字号发展延续至今,成为真正的北港老字号品牌系列豆制品,声誉远扬。

李姓每年年终向各店主收商租,民国时少数铺面卖与各姓私人所有。上街有一小巷通北港老屋(现系北港区公所、北港乡政府一带),也是后来的丁字街(原街宽只有2米左右,两边铺面为木板构置)北港新屋(现系北港粮店和北港小学一带》。

北港街道,旧时是:“丁字街, 品字形,歪东倒西几间屋,咬牙作腔几个人。”长不过百米,宽不足两米,上街有段半边街和一段阴街(即对面铺屋檐衔结在一起),下面是石板街,因没有阴沟排水,加之年久失修,石板参差高低不平,雨天泥泞不堪,民国二十五年( 1936)由易琼轩、胡天才、李甘吾、李少吾经手重修,加修了阴沟,石板铺平,街道一新,同时,还把长弄水井进行修葺。

丁字街有上街与下街之分,从丁字路口起,往现今卫生院路段为上街,往北港桥头路段为下街;上下街都有亲缘关系,其店主多为读书无第而成商者,笔墨功夫深成于心,为各显文化底蕴;约民国某年过春节,下街一儒商者挥毫泼墨写下“比不上”三字,横挂两街之间,正面指向上街,引上街人对仗;上街人为不示弱,几经商讨,苦思不能出对,是晚,问计于李氏优增生秀才肖莲公,肖莲公略思曰:“以拜下风即可”,第二天上街以“拜下风”对下街“比不上”,这一文化风趣佳话流传至今。(李肖莲公为北港健在文化名士李道生的祖父)

民国初期, 北港没有钱庄,也没有邮电设施。清朝时由李姓经营的有七家质当,到民国时只留有谦和质当一家。1930年在北港老屋才设了个邮政代办所。全镇人口约三百左右。民国时期,鸦片牌赌,充斥全镇,尤其春节期间几乎家家打牌, 并在拱桥上公开赌博,后经政府三令五申禁烟禁赌,才稍为敛迹。

解放前,北港没有科学医疗设施,只有中医卫和堂、保和堂、太和堂、李大成等五、六家中药店, 郎中有李兆立、胡陶庸等。北港教育设有一所小学,一馆私塾;茶马古道客往踏至;交易、商贸繁荣。清末民初,北港涨水季节,竹筏可由铁柱港抵达北港,有商者乘水路交通出行,航程十七余公里,以后港里泥沙冲塞,涨水也无法行筏,运输专靠肩挑。例如易奇昌商号有六条扁担挑夫跑县城,几条扁担挑夫跑临湘、桃林、洋楼司、赵李桥、洪湖、监利珠河,运输棉花、食盐、干鱼虾等物质。其交通之辛苦,由此可想而知。北港镇在解放前,街市繁华,生意也频繁忙。

北港镇的居民。以李胡两姓居多,所谓知名人士,清末民初有李文开知书达礼,是一个有名的孝子,在甘肃侯补知府廪贡生,钦加三品赏戴花翎,任甘肃平凉知府;闻悉父亲病故,告假骑马回乡时,离家三里下马步进归故里,在其父坟头搭棚守孝三年整后归期赴任。后期有李连云、李清高、李渭璜(李文开之子)、胡登春、胡幼成、胡秉坤、易琼轩等,不过是豪绅的代表,李胡二姓的代言人而已。还有排上胡家许国南是通城提琴戏祖。解放后,七十年代前有乡土文化人士李荣炳,写得一手好书法,精通吟诗作对,逢年过节、单位都请他作诗写对联;据李道生老先生记忆,当年李荣炳老先生为北港综合商店撰联“三星在户、财恒足矣,合作经营、利莫大焉。”表明北港文人经商守信情怀。

北港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有枫树畈雁门关杨七姐带兵抗金的故事,在桂家村,前有南唐后周在此争雄、岳飞征杨么村内屯兵、元末、清末义军铜鼓山树旗、大顺李闯王率军踞村抗敌。曾经著名长沙会战、九岭防线抗日战场遗址及八路军王震率8000南下抗日支队和国军、地方游击队、民众联合抗日主战场有枫树畈狮子岭、棉花坡、太平桥、雁门关、杨十万、燕岩山、石人冲等阻击战及枫树畈保粮战役,楠木桥伏击战,三次庄前战役、收復北港镇及易家龙战役等主战场遗址。当年王震曾率部抗日来到北港镇,与友军联合将驻日军击败,收复北港后,并率部留宿一晚,第二天率部开进药姑山。解放后五十年代某年,王震曾到湖北问起时任通城县长,“你们通城那个小小的北港镇情况如何,我当年还在李家大屋住过一晚呢?”斯人已去,此念茫茫!告慰斯者,北港镇面貌已天翻地覆。

清雍正年间,太平军之向将军部与清军交战于北港之沉三里一带。民国七年(1918)北洋军阀张敬尧部盘踞北港,扶植爪牙,鱼肉人民,还有唐生智、叶开鑫部也在这里活动,南北军混战于北港之断峰山,炮火纷飞,兼之土匪蜂起,一时弄得北港市面冷落,民不聊生。据族谱记载:流传李姓黄圃公智平匪患的故事,黄圃公曾与人言:“读书将为世用,若沾沾为一第计,非夫也。”后弃学随父理家政。同治癸酉春,(公元1873年),湖南临湘鲫鱼洞聚匪犯北港欲行抢劫,黄圃谋备盛筵十余席,诱使匪徒狂饮致醉,突收其器械,擒贼13人,余者四散而逃。

1926年8月23日,北伐军李宗仁部第七军的一路军和二路军在北港会师,同扫北洋军阀残部,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北港的统治。当时共产党人李爱棠(北港人)组织北港镇居民欢迎北伐军,支援北伐。

1927年北港共产党分部负责人李爱棠领导北港的农民运动,在北港镇组织农民大游行,当时北港团防局团董李连云拒不执行北港党分部的决议,六月间将他逮捕抢杀。同年九月间李连云之侄李绪桐见叔父被杀,怀恨在心,暗与豪绅兵痞勾结,密谋以卖枪给农会为名,将李爱棠从北港镇诱至杨柳畈买枪,刚走到许家祠,李绪桐于背后鸣枪,将李爱棠杀害,北港党分部和农会工作,至此濒于瘫痪和瓦解状态。这是当时震动北港的两起重大事件。后来李绪桐参加了县保安大队,不久被编入国军开赴前,参加了上海四行保卫战。

北港镇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日8日通城沦陷后,日军野岛部北港集镇设据点。军民开展了与日冦长达六年的坚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北港是通往岳阳、临湘的必经之道。为了北港控制权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焦点,曾经发生在楠木桥的伏击战,北港争夺战,易家垅袭击战,三次庄前歼灭战,北港以南(枫树畈与岳阳相思乡地区)取得歼敌四千战绩;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1945年终把日军赶出了通城。

解放后,北港镇人民迎来了新生,人民政府在此设立集镇,在八十年代前先后设立了粮油管理所、粮油储运站、大米加工厂、县直二中、北港中学、小学、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食品所、财政所、银行、邮电所、医院、文化站、扩播站、电影放映站、农机站、农机厂、农技站、茶叶站、兽医站、汽车站、法庭、派出所、搬运站、蔬菜队等非农业部门。企业有:皮鞋厂、毛毯厂、瓷厂、矿石粉厂、湖北长石矿、“谦和祥”百年老字号豆鼓作坊、灰沙砖场等等;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照明用电,设变电站,八十年代建立自来水厂。现以“玉成陶瓷厂”为代表的企业品牌,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港人又以人杰地灵书乡之气魄,举全镇古今传统、优秀文化之底蕴,古有文昌阁、习字会为代表的文化兴盛时期。如今的北港镇人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北港诗书协会为平台,依托镇党委、政府主政支持,以七个村级分会和265位会员队伍,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努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在争创“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镇”国家级称号工作中,于2021年8月已获中国楹联学会验收并命名北港镇为“中国楹联文化镇”及枫树村、横冲村、龙门村获“中国楹联文化之村”称号,2021年12月北港镇获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镇”称号及枫树村、岭源村获湖北省“中华诗词之村”称号。北港中学分别被授予“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湖北省楹联文化教育基地”、湖北省“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北港镇创建“中华诗词之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23年全面完成创建验收工作。

全镇文化事业繁荣,文联工作欣欣向荣,近年来由政府支持,民间组织的文化队伍有:太极拳协会、旗袍协会、舞蹈协会、酒业协会、小红帽志愿者协会、诗书协会辖3个村、二所学校、二个社区诗书分会,枫树村枫叶红民乐队等,这些队伍的掘起,是北港人的骄傲!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北港经济建设腾飞添翼。

本文资料来源:作者通过参考资料查找,以县党史资料、枫树畈抗日战场旧址立碑资料、同治县志、李氏宗谱、原县政协委员李道生先生著“邁往缀集”及我86岁老母亲口述,综合已故胡战梅先生撰写“解放前的北港镇”为依据。本着尊重北港镇李姓后人云上通城发帖,胡战梅撰写的“解放前的北港镇”文中误错之处异议;本着实事求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这里进行修改说明:依据同治县志、李氏宗谱记载,对《解放前的北港镇》文中两处提到黎元更正为李元;两处提到贞节坊更正为节孝坊。

二0二三年七月三十日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黄争光

终审|胡颖

监制|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