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春冻雨感怀》
作者:吴新来
雨冻琼枝满太苍,繁花落幕白茫茫。
冰晶玉掩千层碧,山水龙行万里煌。
世物涅槃归一境,地心暖热透三阳。
每因律变登高望,倍信人生道阻长。
2024年2月28日于通城
注:①龙春,古人对春天的尊称,题中之意指龙年春天。②太苍,与穹苍近义,指天空或广阔的空间。③煌,指明亮、光明。涅槃,本义化灭、寂灭,寓意重生。④三阳,指农历正月、春天,为三阳开泰的简称,后泛指万象更新之时。⑤律变,指气候、节气的变化。
会写诗的人,必“诗”出有因。从诗题解:是作者初春经历一场冻雨之感悟。2024年2月4日立春后,天气温暖如初夏。舒服了半个月后,突然“返春”。一场冻雨,将整个华中地区变成了一个冰晶世界。连续三五日,“万径人踪灭”。高速公路上车辆寸步难移,司机、乘客饥寒交迫。然天冷人心暖,我县域内临近高速路口的乡村干群,上路送茶水、送饭菜,场面温馨感人。本诗便是从这片土地上发芽长叶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背景养一首诗。有了上述的“因”,这个“果”便顺理成章了。“雨冻琼枝满太苍,繁花落幕白茫茫。”这个首联写景,但一波三折。雨冻琼枝,表明了琼枝不是梨花、李花构成的,而是冻雨冻成的,谓冻雨之猛烈、之深入;满太苍,谓冻雨之广漠、之盛大,且与“白茫茫”呼应。繁花落幕,不是暮春时令使然,而是白茫茫琼枝的体现。“繁花”二字,也暗示了龙年初春那段时间的温暖。颔联“冰晶玉掩千层碧,山水龙行万里煌。”虽然是进一步写景,但是与首联的写景天差地别。首联的景“粗旷”,颔联的景“细腻”;首联的景“宁静”,颔联的景“灵动”。冻雨结成的冰晶如玉,掩盖了千层碧绿;山山水水象龙蛇起舞,煌煌然万里银光。
景至此,已达高峰。若再顺景而铺,高峰便成了高原,也便无奇峰突兀之感了。再则景不融情,非作者初心、非诗之上品。故颈联“世物涅槃归一境,地心暖热透三阳。”便开始触景生情了。世上万物通过蝶变重生,能返回到一种境界,表现出一个现象;深埋在地下的暖气热流,也透出春天的温暖。此二句虽然重在情和理,但仍未脱离景。如“一境”和“满太苍、白茫茫”的牵手;“三阳”给“繁花”暗送秋波。都是景的延伸。特别是“透三阳”三字,还是“天冷人心暖、送茶送饭菜”的诠释。
有了“颈联”的转,尾联的合便呼之欲出:“每因律变登高望,倍信人生道阻长。”看看自然环境的变化,想想人生道路曲折,他们是何等的相似!登高以眺:那“白茫茫、万里煌、山水龙行”等景象,多么象作者的人生经历——险阻而漫长!
本诗值得借鉴的亮点有二:一是数量词的对仗工整。如“一境对三阳”,“千层碧对万里煌”;二是起得曲,承得活、转得巧、合得紧。
感怀而诗,定有动因。龙年前夕,央视第一套节目,播放了电视剧《繁花》,刚刚退休的诗作者一口气看完后,有感于自己和剧中主人公及其身边人物之人生、事业的曲折坎坷,伤感的写下了诗句“繁花落幕白茫茫”。未及成诗,作者又体会了新春前后两场冻雨灾害,以及民众自发救助的场景,再次勾起思绪,触景感怀,遂而成诗。
通观全诗,其显著的特色,是情景交融,将生命的律动,贯穿始终,悲而不伤,昂而不激,符合敦厚审美传统。首联首句取景阔大,一定程度体现了作者的视野和胸襟。次句也是写景,“白茫茫”三字中,也含有深深的感叹。该联虽然意境略显苍凉,却为下文展示生命律动,作了总体上的反衬铺垫。
颔联、颈联承上联而来,继续写景,更是在写生命的运动与不息。美玉似的冰晶掩盖下,是重重叠叠的千层碧绿,这碧绿是生命、是生机。一统皆白的山水,正象一条条巨龙在行进,煌煌然奔赴万里,恰似一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漫风光。至于“涅槃”后的暂静,只不过是地面的表象,地心却正集聚能量,催动着暖春的到来;此时的“世物归一境”,正预示着生命重生,万物将会焕然一新。
至此,作者对景感怀:世物如此,人生不亦类乎?尾联自然流淌出“倍信人生道阻且长”的感怀。这不是颓废,而是坚持、是准备着的冷静;不是绝望,是进取中的希望,就如歌词所唱:“心若在梦就在”。而“每因律变登高望”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反思。没有深爱,何有如此?这正是另一种生命的跃动与延伸。
图文编辑|吴滟
一审|黄争光
二审|胡颖
终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