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森林】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强调“以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以为民造福为核心的正确政绩观,牢记初心使命,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不负春光不负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
基层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农村群众因突发事故导致的家庭困难、村里角落河道两岸的各类垃圾、造成自然林木烧毁的传统祭祀观念、看似无关紧要的家庭纠纷……基层干部忙来忙去,干的就是这些事,这些看似芝麻点大的“小事”,在群众的心中可就是“大事”,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可谓是“要事”。基层党员干部最了解、最贴近基层群众,是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利益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力量。只有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办好了,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了,才能有效紧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凝聚民智、汇聚民力,才能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聚焦“关键小事”,解决百姓“心中大事”,用心用情为民纾困解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要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就不是小事,那就是要紧事,得抓紧办、好好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可能因为一个疾病、一次灾害、一次事故就会让其陷入困境甚至难以为继。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绷紧防止返贫和防范风险这根弦,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及时分析研判,制定科学可行的相关措施,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化解好群众“烦心事”。民生工作离百姓最近,同百姓利益最为密切,做好民生工作是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干群关系、让群众打心底地认识党认同党感恩党的有效途径,要深入贯彻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努力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聚焦“身边小事”,办好村庄“宜居大事”,凝心聚力共建美丽乡村。垃圾虽小,牵着民生,连着文明。美丽清新的乡间道路、生机盎然的田野河边、错落有致的农房农屋,一幅和美宜居的乡村画卷,可屋脚下、角落里、草根处的“亮眼”垃圾,同美丽村庄画格格不入,不仅影响村庄整体容貌和村民生活品质,也同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乡村背道而驰。群众身边每一片垃圾、每一处污染,都是这片充满“乡愁”土地的沉重的负担。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件一劳永逸、一竿见影的事情,而是需要坚持不懈、发动群众、共同缔造、久久为功的事情。基层党员干部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美好家园的高度,树立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宣传发动群众,保持工作的耐心定力,不断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合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日常小事”,兜牢社会“稳定大事”,创新理念提升治理效能。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一把火毁的是生态环境,一次冲突毁的是和睦善邻,一次冲动甚至可能毁的是一个家庭。这些事“小”到群众日常生活,“大”到关系千家万户、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走进群众内心的“最后一步”。只有创新治理理念,健全机制改变方法,才能实实在在兜牢平安底线。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走进群众家中,宣传安全生产生活常识,不断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坚持融入群众生活,全面系统排查矛盾纠纷和安全风险,并建立常态化机制,将发现的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百年目标令人振奋,为民造福彰显初心。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最大的任务就是实现好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最大的使命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和美的日子。未来的我们,必将继续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在一次次基层实践和解决群众“小事”中,不断坚定来时的初心、开创新的光荣业绩,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编辑|祝思思
一审|熊皓
二审|胡颖
终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