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营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浓厚社会氛围,通城县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活动,通过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小切口”“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大主题”。
青春筑梦,强国有我
大家好,作为第二小学破茧成蝶、华丽转身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和我们的故事。
2016年秋,我来到当时还是北门小学附属的黄源分校。8年间,学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经成为通城县城区的一所品牌学校。
2016年秋,城北片区学位紧张,大班额问题突出,借用通城职高教学楼设立北门小学黄源分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2018年秋,黄源分校搬迁至原通城电大办学。2021年春,黄源分校与北门小学分离,设立通城县隽水镇黄源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亩,18个教学班,950名学生,仅有两栋教学楼,一个简易的食堂,学校无运动场,无功能教室。城北片区学位依旧紧张,我校办学条件仍然落后。
2021年夏,县委、县政府深切关注城区学位紧张问题,深入调研,详细论证,致力于增加学位供给,改善办学条件,决定投入6亿多元,同步新建、改扩建学校5所,第二小学就是其中之一。项目于2022年开始谋划实施,新征地30多亩,拆除了原党校居民宿舍17户、原电大职工宿舍6户,还有坟墓搬迁、宅基地、青苗补偿等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项目指挥部一班人的齐心协力下,积极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项目动工兴建,2023年9月1日全部交付学校使用。学校占地总面积约50亩,新建3栋四层教学楼、3栋四层综合楼、1栋两层食堂、1个25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及相关设备设施,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3亿元。目前学校开设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0余人。并建有标准的音乐舞蹈室、书法美术室、图书阅览室、云计算机室、录播室等功能教室。现在校园绿树成荫,操场宽敞整洁,教室窗明几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学校也更名为“通城县第二小学”。2023年9月1日,1000多名学生集体搬进新校区,孩子们由衷感叹:“在这么崭新漂亮的校园里学习,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看到孩子们露出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校长张旺民说。
提升的不止硬条件,还有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秉承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打造诗意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唐诗宋词为载体,传承经典文化。学校各班级均以唐宋著名诗人命名,依托走廊、墙壁张贴诗人的简介、佳作等。每个学期轮换一个诗人班,“与诗人相约”“背诗大赛”“每周一诗”“古诗手势操”“飞花令”“游园会”“校级诗词大赛”“老师每日一诗签到表”“古风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助力推进诗词进校园活动。
以多样活动为载体,促进五育融合发展。学校开办《读书分享汇》《二小美食》栏目,始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的开展“做客诗人班”“每日悦读半小时”“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相关活动。将劳动教育渗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制作“二小美食”中来,开展“二小美食长桌宴庆六一”,并将五月定为“二小劳动月”评选出“二小劳动模范”,并积极创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尝试种豆芽、萝卜、白菜等。并带领学生采茶、下田插秧、收割稻谷体验农事艰辛。每年寒暑假,学校会另外制作“特色作业”——有阅读记录、体育锻炼、劳动体验、手抄报、春联、全家福等多种活动实践课程。真正让孩子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学校高标准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城县城北片区学位紧张问题完全解决,全面消除了大班额问题。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致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全体二小师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筑梦!强国有我!”
(通城县教育局 供稿)
图文编辑|吴滟
一审|熊皓
二审|胡颖
终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