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通城,这是我的“名片”!


祝 贺

2024年全国涂附磨具行业大会

在通城召开

(9月25日——9月28日)



欢迎来到通城
Welcome to TongCheng

连幕阜山脉 开荆楚南窗

银山护城廓 隽水入长江

你好!我是通城!

我的历史文化

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

通城尧家林,是咸宁最早文化遗存


尧家林遗址航拍

尧家林遗址距今约4500-5000年左右,位于通城县麦市镇陈塅村,被归为龙山期文化的一个新类型,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尧家林遗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城的楚风瑶韵,是湖北的另一面!


众所周知,湖北有近800年的楚文化历史。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文明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影响深远。

瑶望千年,只为等你!通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拓了这片美丽的沃土。2000多年前,被史学界称为 “东方吉普赛人”的瑶族先民立寨于药姑山上,汉瑶居聚,两个民族和声悦;隽水银山,三苗古国福音长。

通城历史悠久,公元前202年西汉时期置县为下隽县,因隽水得名。自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起置通城县,通城,取隽水北入长江,直通武昌城之意,于是,这个豪放大气的名字就一直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曾孕育了很多名人志士,汉朝商山四皓绮里季吴实、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南宋丙辰科状元杨起莘、一门三尚书,祖孙三进士(礼部尚书、左阁丞相--方迪,户部尚书--方琳,兵部尚书、兵马大元帅、抗金英雄、岳飞之师--方琼)等等,他们辅振朝纲,开拓商海,造福桑梓,蜚声远播。【南宋丙辰科状元杨起莘,和文天祥同榜状元,倡修拱北桥(九眼桥),三兄弟均为进士。】

通城,究竟何种魅力,引得众贤云集?

相传,汉名臣张良的师傅黄石公曾在通城张师山修行,引得张良慕名前来伴师晚年,留下张师山、相师山、张良庙、伐桂书院等地名、古迹至今。

“宋四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也曾在这里娶妻生子、流连忘返,建有“鲁直第”和“黄氏宗祠",这两座建筑现在完好保存下来。并留有后人居住在黄袍山、石南赛公青叶,马港灵官桥、中塅等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官桥,就是黄庭坚第八代孙黄子贤所建。

明代李时珍,慕名到药姑山上采药,留下“药姑山上百草全,只差甘草与黄连”的名句。

……

通城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黄龙山大禹治水留下的蝌蚪文字仿佛在诉说远古的秘密;

药姑山瑶族先人发源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八百壮士”的故乡生产了民族不死的精神......;①

天岳关、灵官桥、南虹桥等古迹,承载着时间的记忆,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通城人嘴边常挂着一句口头禅“不服周”,通城人就是有着楚人不服输的顽强拼搏精神。浓厚的“楚风瑶韵”,就这样伴随着这些流传千年的传奇和历史遗迹,沉淀在时间的洪流中,散布在通城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通城"通吃四方",口味不止"湖北"。

通城人一句直白的“你洽特么?”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

当人们谈起湖北,锅里蒸着武昌鱼、嘴里嗦着热干面、咬着麻糖,喝着青砖茶时,通城人已在一碗江西版的“菊花豆子茶”与左邻右舍拉开了家常,就着“麦市干子”三五杯米酒已下肚。

在通城,几乎家家户户会熬酒会打豆腐。熏制腊肉腊鱼更不在话下,放一把“湖南”辣妹子才敢吃的干辣椒与腊肉同炒,“滋滋”有声,通城人要的就是这种“xia活”、“好洽”、带劲。

通城,有一块宝贵的富硒黑土地——美丽的黄袍山,这里独特、美味的富硒土特产,曾几何时,随着游客、网络、思乡游子走红五湖四海。

通城“通吃四方”是名不虚传的,通城有着“油茶之乡”、“生猪之乡”的美誉,通城的茶叶、美酒、茶油更是卖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两头乌猪肉、百丈潭酒、本草天香茶油、通城毫绿、通城紫苏、麦市干子、黄袍富硒产品……随着“山水隽邑”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更多地道更多优质农特产品将为大众所青睐。


隽秀通城,“湖北”了吗?

隽水、秀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通城儿女。赋予了通城隽永、秀丽的与众不同。

“我咧”“嗯咧”"也咧"“我咯”“也咯”“别人咯”,聚客家、楚汉、三苗、吴越语音于一身的通城方言,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听武汉或湖北其它地方的人说方言,总能听懂个大概,听通城话就像听古,难怪通城方言被称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被国内外语言学家们视为“研究汉语历史的宝库”。

一说到湖北,马上联想到了“四大火炉”。一入夏,当武汉人热得受不了时,通城却最有存在感了,特别是黄袍、黄龙、药姑等地,武汉人来这里度夏,会被叮嘱记得多带件厚衣。这得益于通城山清水秀,植被丰富,天然氧吧,名不虚传。(通城地处中纬度,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适中,气候温和。)

豪迈通城,生来就“湖北”!

一脚踏三省,四面皆通城。脚踏三省的豪迈赋予了通城“生来就湖北”的特性。南北要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为通城带来了诸多的战事纷争,塑造了其骁勇豪爽的英雄气概。

罗荣桓元帅从这里起步,领导英雄的通城儿女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第一枪,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成功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为我党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将钟期光,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初期,曾在药姑山从事革命活动,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春秋。

“三省通衢”的交通区位,为通城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交流,也塑造了通城包容大气的风度。

正是这样的通城,扛过了千百年历史风云的动荡,也承接得住时代的使命。

如今的通城,是一座发展之城。奋进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之上,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顺应时代的发展浪潮,通城立足幕阜山生态屏障区、区域协作示范区、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等“两区两基地”功能定位,锚定“着力建设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加快打造制造业强县”宏伟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四化同步发展,高起点规划,打造基础设施完备、资源配置充分、运营机制创新、服务便捷高效的一区五园现代化产业体系。坪山孵化园、研磨产业园、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以涂附磨具企业玉立集团为龙头,推进“中国砂布小镇”建设,打造涂附磨具产业集群。

以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平安电工为龙头,加大云母制品、日用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材料加工和电器终端产品生产研发,打造云母电工产业集群。

以国内通讯线材领域知名企业瀛通电子和三赢兴电子为龙头,主攻高端智能产业和电子线材,建设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通城物产丰饶,油茶、茶叶、中药材、两头乌远销大江南北,拥有油茶基地32.8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在新型工业化的引领下,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药材、药企、药商、药师织密了覆盖全国地级城市的药商网络;集育苗、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油茶全产业链,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城模式。

通城儿女将凝神聚力,改革创新,担当实干,加快打造制造业强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通城篇章而努力。



欢迎来通城


通城

这个美丽的地方

将因你的到来而更美好



文稿选自《通城,湖不湖北?》作者:吴滟

(注①:摘自《古瑶文化遗存实录》169页,作者:杨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