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出实招撬动就业大空间 服务百姓更好就业

央视网消息:2024年以来,国家延续实施一揽子援企稳岗政策,持续优化多项经办服务,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前三季度,各地通过“免申即享”的方式,对确定符合条件的26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资金204亿元,惠及职工5605万人。

精准支持青年就业,国家对2024届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按每招用1人最高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024年以来,已向17万户企业发放9亿元,惠及62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

实操车间进技校 学生毕业即就业

随着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推进,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据了解,一些专业技校把实操车间搬进了校园,帮助学生毕业后就能找到对口的工作。

在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多轴加工教学工作站里,学生们正在进行实操训练。体积最大的这台叫五轴加工中心,专门用于加工航天装备、精密器械的复杂曲面。一些学生介绍,像这样的大家伙,这两年学校没少添置。

校企对接中学校发现,不少企业开始上新智能技术。于是,学校把专业更名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学制从六年制升级为七年制,实施“3+2+2”分段教学模式,并融入了部分工学一体课程。

这两年,萧山技校30%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被企业提前锁定。50%的毕业生进入对应企业的研发、设计等核心技术岗位。

一根小翠竹 撬动就业大空间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要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四川依托得天独厚的竹资源,打造优势特色劳务品牌,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四川省青神县举办的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上,前来定制各类竹制品的采购商络绎不绝。随之而来的,是当地竹制品加工企业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李嘉顺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2018年选择回到家乡从事竹产业。在当地,像他这样返乡创业,从事竹产业的年轻人就有100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老乡有了就业的去向。

员工帅燕萍介绍,像她这样灵活就业的编织工人,车间里还有10多位。

面向市场需求,当地建立了65个竹编大师工作室、非遗竹编文化培训基地,投入400多万元补助资金,免费培训2.5万多人次。

就业服务网点下沉 家门口就业更灵活

2024年,国家着力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江西建立了1.19万个就业之家,把服务下沉到社区和村庄。效果如何?

一大早,江西共青城甘露镇的这个乡村快递站里就迎来不少村民。除了拿快递、寄快递以外,一些人是奔着招聘信息而来的。

共青城燕坊村快递服务站就业之家负责人吕燕燕介绍,燕坊村有不少村民都有外出务工意向,附近有一些园区也经常会有招工需求。当地人社部门经过调研后发现,这个快递站地处105国道边,人流量较大,信息传播比较便捷,于是决定在这里设置一个“快递服务站就业之家”。

时不时地来快递站看看,选择自己需要的工作。50多岁的赵守菊就是通过这样灵活的方式,找到了扎花、筛拣等零活。

除了灵活自由的零工,就业服务站也会提供中长期岗位。2024年以来,这个开在快递站的就业服务点已经帮助50多名村民就近找到了工作。

2024年以来,江西着力打造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点。打通用工需求量大的开发区和人才数量多的大中专院校这两类供需端,帮扶4.24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