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我县一名80岁的退休老人刘贤廉,公开地给书记县长写了一封信。刘贤廉老人信中言辞恳切,既表达了一位通城人对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上任以来所做工作的肯定,又提出了自己对当前通城建设和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收到刘贤廉老干部的来信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别作出了批示意见。8月16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解决“群众来信”反映问题的通知》(隽办发电〔2018〕17号)文件,进行了责任分解,要求各单位认真对照责任清单逐条进行调查核实,对反映问题属实的做好整改工作,对有关建议向建议人做出明确答复。
没有“托关系、走后门”,群众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老百姓向领导反映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了,成本更低了。
怎么看待“找领导”?在中国,什么是“找领导”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中国人为什么可以找领导办事?“领导”是什么?
找领导办事,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现实兑现,也是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生动体现。往深里说,老百姓愿意找领导,又能通过可靠的制度通道找得到领导,而且相信自己的合理诉求找领导能管用,也体现了群众内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与西方国家执政党“一切为了争取选民”所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路线更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走群众路线,不是为了选票、谋取私利,而是为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这是一个本质区别。
把群众装在心里,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毛泽东多次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直截了当地讲:“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习近平以“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更是以“人民的勤务员”自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石爬专把他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道:“怎么称呼您?”他自我介绍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齐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如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曾改变。
领导干部为啥不怕群众找?
中国的信访制度是专门办理群众工作,在我县,从2016年5月开始,每周一上午为全县接访日,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县群众接访中心轮流挂牌坐班接访。
而现在,为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网上信访模式又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一些“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应时而生。2019年8月1日云上通城问政栏目正式开通,全县11各乡镇和33家县直部门入驻,通过APP在线解决答复群众诉求。问政平台开通后也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并积极参与。8月1日至8月31日,共收到网民发布的问政留言 55 条,受理并转办 39 条,不予处理 16 条(不予处理的问题主要包括重复提问、党员干部违法等方面),对不予处理的“云上通城”问政栏目组及时做好回复和解释工作。
县纪委还结合问政栏目特点,制定了规章制度,给问政单位为百姓解决问题的“时度效”定下硬性标准。保证市民的诉求有回应,诉求的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
随着互联网发展,政府服务热线、书记县长信箱、云上通城问政等都成为畅通群众诉求“最后一公里”的积极尝试。有难事,共产党不怕群众来找,“以人民为中心”更不是空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甘肃考察时同村民们讲的那样,“你们高兴我们也高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2019年8月21日上午,习近平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家,同李应川一家拉家常。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找领导和“法治”并不是对立的两面
2018年12月14日,县委书记熊亚平在县信访局接访时,来自隽水镇雁塔社区隽夏花苑二巷的谢雁明、孔海龙、王正要三位居民向熊书记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现有居民300多户,人口居住密集,是连接民主北路物流街与通泰建材市场的唯一通道,全长约150米,因车流过多导致原泥沙路面坑洼不平,污水横流,过往行人出行不便。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县委书记熊亚平他按照合规流程,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出行道路进行了整修,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其实反过来讲,老百姓找领导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也是对领导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说:“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实际上就是政府和群众的互动,就是政府在接收到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后,在实践中、政策中体现出来。”领导干部通过群众路线倾听民意、掌握民情,可以举一反三,通过政策去解决更多群众遇到的类似的问题。
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此后20多年间,党章中对群众路线的这一表述一直保留下来,成为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明确规定。
有人会说,找领导办事,无非说明“人治”管用,更有人说是“权大于法”。事实上,有事请领导干部出面解决问题,并不是“批条子”“搞特殊”,也不是推崇“权大于法”。“找领导”的正确打开方式,都是推动百姓操心事、烦心事顺利进入“程序”体系和“法治”框架,依法推动问题解决。
无论何时,民心都是最大的政治。“有难事找领导”,并不是中国制度的“bug”,而是群众在遇到大事、急事、疑难杂事时,为老百姓解决难题提供一条“应急”通道。
如何正确地找领导办事?
在近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创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疑难杂症的制度措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那么,该如何正确地找领导办事?
首先,要看办什么事儿。在公共生活中,凡事都讲究合法,并非事事都可以找领导。违法违纪的事,找哪级领导都一样没法弄。难事、急事、要紧事,就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找领导去办。
其次,要看制度允不允许。只有在政策法规制度规定范围内的事,找领导才管用,“规矩”之外的事就不能办。属于谁的事,找谁办,商家的找商家,政府的找政府,法院的找法院。
然后,要看通过什么渠道。通过合法的公开渠道表达合理的诉求,比如,在《领导留言板》给领导留言,在书记信箱给领导写信,通过网上问政等平台给当地领导反映情况,这些都是正当渠道,有关领导都会责成有关部门依法按照程序办理。
最后,要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我们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群众找领导,要按照法定程序,逐级反映问题,绝不是领导越大,事儿就能办得越快越好。任何一级领导干部,也都要在法定框架内和规章制度下,按照既定程序推动解决。
找的是领导,信的是党和政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关刀镇台源村五组尚未修通水泥路,给当地村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台源村五组36户146人都分散居住在大山里,以前出行是一条羊肠小道,近几年村民自筹修建了一条1.7公里土路,作为五组的唯一出行道路,由于没有硬化,每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致使村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近年来,村民也曾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村组公路的修通,政策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意味着每公里路面,需要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但由于村民意见不统一,使得路面修通事宜一再搁置。
为解决五组的路面硬化问题,关刀镇党委政府积极想办法、找路子,但资金成为硬化的瓶颈。为此,2019年8月5日,该组村民找到县信访局,恰逢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明灯接访,了解情况后,刘明灯8月15日到该组召开屋场会,与村民商讨解决修路方案,要求关刀镇、交通局、驻村工作组8月份必须拿出设计方案,修通公路覆盖6户以上。同时,根据五组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且房屋老旧的特点,刘明灯建议村民就近建设一个安置区,镇政府落实边远村民的搬迁安置,鼓励村民投劳出力,解决路基问题,干群共同努力,确保春节通车,刘明灯的话音刚落,看到修通“幸福路”希望的村民,不自觉的响起阵阵掌声。
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这样不断为党和政府“代言”,成为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站在台前的是领导,真正解决问题的其实是党和政府在法治框架内的有序运行体制。找领导办事,实际上找的是党和政府;群众信领导,本质上信的是党和政府能够在法治的框架内,公正地解决好民生问题。
这恐怕才是群众有难事爱找领导的根本原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