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
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
标志着武汉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全市经济社会活动
由“暂停”转向“重启”
对此,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广泛关注
????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疫情改变不了武汉长期发展核心优势与趋势
巴曙松
4月8日零时左右,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还未睡,在手机上看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的直播。作为长期关注武汉的著名经济学家,他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未知病毒,武汉进行了一场全球历史上罕见的封控管理。现在武汉重启出发,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武汉需要从灾痛中走出来,继续踏上一度中断但并未改变的良好发展趋势。
巴曙松深情地说:“期待武汉也会在经历疫情之后,大幅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不仅从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上,而且从管理能力上,真正跻身世界级大都市。期待将来梳理与回顾经济发展历史时,可以说,那一年遭受巨大疫情的武汉,在新环境下重新崛起。”
关闭离汉通道最大限度阻断疫情在中国暴发式增长
观察人类流行病史,巴曙松认为,流行病伴随人类发展历史反复出现。流行病防疫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治理和运作机制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其传播能力强、潜伏期长使得疫情防控难度成倍数增长,武汉采取关闭离汉通道措施,最大限度阻断疫情在中国的暴发式增长,之后两个月疫情在中国得到了初步的有效控制。
武汉这76天,让身处广东的巴曙松为之动容。他说,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经受医疗资源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高速运转,居民防控行为与日常生活在巨大冲击下逐步走向高效组织。武汉、武汉人,展现出了令世人动容的勇敢与大爱,也让一句话被反复印证“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疫情对武汉影响大,但并不改变长期发展的核心优势与趋势
武汉按下重启键,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居民生活逐步恢复、重大工程项目成功重启。巴曙松说:“在防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得到修正,同时疫情并不能动摇武汉长期发展的根基与趋势,应当看到在疫情之前武汉正处在一条健康发展且局势良好的发展道路上,疫情之后武汉应该抓住此次带来的思考与变革机遇,加速开启新的城市腾飞进程。”
巴曙松建议武汉加强城市应急管理机制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现有医疗体系进行梳理升级,增加感染科和重症科的建设投入,升级基层医疗设备及医务水平,构建以医联体为主的分级诊疗体系。另一方面,在现代化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机制建设过程中,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库和物联网的投入,升级数字化城市现代管理体系。此外,疫情过后居民生活卫生习惯的转型、现代城市农贸市场的改造、城市农民工融入城市及贫困群体的生活保障体系建设也需要及时予以重视。
“尽管疫情对武汉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并不改变武汉长期发展的核心优势与趋势。”巴曙松说,九省通衢的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坐拥区位优势使得武汉能够在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经济重启之后武汉应充分互联互通,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并适当兼顾周边中小城市的生活生产恢复情况,提升武汉在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作为中国重要工业城市,目前武汉在全国25大工业城市中位居第八,武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大健康产业、数字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八大重点产业,将成为未来武汉腾飞的重要抓手。疫情之后,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线上办公等新兴产业也可以与武汉当下的重点产业结合,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发展创新。
巴曙松说,武汉是世界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庞大的科教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核心潜力,此次武汉抗击疫情过程中,武汉各高效的校友组织发挥着十分活跃的作用,未来盘活高质量的科教资源是武汉发展的重要条件,需要通过创造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就业政策、打造更温暖的城市氛围留住人才、留住城市发展未来。
做出巨大牺牲后重启,武汉企业和武汉人需要被善待
巴曙松非常关心武汉重启后的恢复发展,他说:“武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我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在疫情结束后,武汉应该得到更多针对性的具体支持与关怀。”
巴曙松分析,在全国经济恢复进程中,武汉由于经济暂停运行的时间更长,在恢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更为严峻,尽管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针对武汉及湖北的扶持措施,但是武汉重启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和隐性的障碍。中小企业面临生存难,制造业企业营收大幅下滑,资金链高度紧张、订单流失、产业链供应不足、招工困难的现象依然十分严峻,弱势群体短期难以复工或导致返贫人数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巴曙松建议武汉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民生保障的支持政策,确保中小企业在疫情过后继续活下去,确保居民有能力正常生活工作,才能使得社会经济生活真正重启。
“除了有形的政策支持之外,对于武汉和湖北人民的人文关怀也十分重要。”巴曙松说,武汉人民坚强如斯,但是经历疫情所带来的生死别离、长期居家隔离、生产工作的暂停,不可避免会造成心理创痛,需要时间整理恢复,特别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巴曙松呼吁全国善待武汉人,他说:“有人说,疫情之后,判断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是否是个有价值观、有包容心、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或地区,有个简单的观察指标,就是看他们是如何对待湖北人特别是武汉人。武汉为抗击疫情付出的努力应该被历史铭记和感谢,期待武汉人在各地会被温柔对待。”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拼命向前发展劲头还在,武汉重启后有新作为
姚景源
“4月8日是武汉发展历程中一个新的转折点,也是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4月7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这次疫情虽然短期对武汉经济形成巨大冲击,我认为武汉在复工复产复市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整个城市经济迈入更高发展平台。”
姚景源认为武汉当前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他说:“武汉的基础条件、综合实力很不错,无论工商业基础、技术人才和高等院校数量,在全国大城市中都是前列。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非常好,我多次到过光谷,感觉武汉人才济济,高校科研力量很强。前两天我看到东风本田满血复工复产的新闻,感觉非常振奋,说明武汉人拼命向前发展的劲头还在,这是疫后重建工作中最宝贵的动力。”
姚景源说:“武汉就经济总量来讲,已是全国前十大城市,武汉这几年发展的势头非常好,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一系列任务,重启出发,武汉要紧紧地把握住改革这条主线,我主张中央给武汉更多的政策和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武汉也要在改革上走出更大的步伐来,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根本来讲要看企业的活力,武汉可以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另一方面,继续把高科技产业壮大,在产业结构上面,能有更大的提升。”
他说,中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商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应当抓住机会转型升级,全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给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贡献的电商行业,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我相信重启后的武汉,有一番新的作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向世界呈现一个新生的大武汉。” 姚景源说,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重大疫情的冲击,武汉复工复产确实会面对诸多困难。建议从中央到各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帮助武汉企业,捋一捋产业链是否存在堵点、协调好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使武汉经济复苏获得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持。并且国家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能够加大向武汉倾斜的力度,让武汉恢复蓬勃生机,重回快速发展轨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危机倒逼技术重大进步,期待武汉成为高科技之城
李佐军
4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正在主持编写《产业互联网蓝皮书》。“武汉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有很多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案例,包括火神山、雷神山,都采用了产业互联网技术和模式。”他说,“纵观近代史,危机倒逼技术重大进步,都会出现一波新技术的大发展,我认为重启后的武汉,产业互联网会迎来一波大发展,武汉在这方面应该更有作为。”
“我每年都来武汉好几次,感觉最近这些年,武汉的发展在加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武汉的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快,武汉的产业结构转型也做得比较好。”李佐军说,对武汉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这种“武汉信心”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战疫,充分证明了城市的管理能力、武汉市民的素质,这就是武汉的信心所在。
二是来自武汉的人。发展主要靠人,人恰好是武汉的优势所在。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多,人才荟萃。未来的武汉,要更多地发展高端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密集型产业。
三是来自武汉的产业。武汉的产业有基础、成体系,近年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武汉有些产业和企业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已有很强的竞争力。
李佐军说,近期复工复产,不可忽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在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时,武汉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产业链里面最有优势的那些环节做好,另一方面要扩大开放,继续参与全球的产业链分工协作,继续与全国其他省市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继续整合各方资源。
“如果武汉把这些优势发挥好,把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武汉信心油然而生。” 李佐军说,“武汉众志成城战疫,又一次擦亮了‘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的形象,重启后的武汉更要树立高科技之城的形象,高科技与人才紧密相连。”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武汉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欧阳康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标志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迎来浴火重生。”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说。
欧阳康认为疫情发生以来,武汉面临三大战役:一是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二是复工复产战;三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前,复工复产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边要继续保持对于疫情的严格防控,一边要让企业和社会尽快回归正常运转。从4月8日开始的一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转型过渡期,这个时期转好了,对于湖北武汉的全年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对此,欧阳康对武汉接下来的发展有一些建议:
首先希望国家把湖北尤其是武汉的疫后经济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就像抗击疫情那样支援湖北。欧阳康说,湖北和武汉为中国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疫后恢复生产也希望得到全国的继续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全国一盘棋”的应有之义。
“其次,湖北和武汉也应该有这样一个信念——尽管经历了大疫,但依然要和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做出新的拼搏,以这个目标激励全省尤其是武汉人民。” 欧阳康说。
欧阳康建议武汉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注重借助复工复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要用各种方式激发中小微企业发挥积极作用,激发湖北武汉进一步发展。
欧阳康说,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把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保持足够警觉和防控压力,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输入性病例和零星散发疫情苗头并及时加以有效处理,在这个背景下尽量减少代价,尽最大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欧阳康建议,要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他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种英雄气概,不仅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表现出来,也会在促进湖北、武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表现出来。”
除专家学者外
不少打拼多年的企业家表示
“我挺这座城”
“相信武汉明天会更好”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武汉所有优势都没变,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信心
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作为湖北籍中国知名企业家,也作为楚商联合会会长、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理事长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他为武汉代言,为武汉经济的“重启”冲锋在前。
捐款捐物价值过亿,武汉战疫不缺席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不在武汉的陈东升,一直未置身事外。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危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与担当。
从1月21日起,身在北京的陈东升就为家乡的疫情焦虑着,与家乡人民同呼吸共患难。
在他的带领下,泰康保险集团第一时间给武汉市捐款、第一个完成向武汉医护人员捐赠保险、最早将防护物资送到对口医院。泰康还是行业内完成首例医护人员理赔的企业、首家设立“公共卫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的企业。
在他的谋划下,在医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组织生产了200多万元的紧急医用物资,赶在雷神山医院投用前送达。目前,泰康累计捐赠款物价值已超1亿元。
2月2日,陈东升又向武汉市委市政府递“请战书”,希望将原计划在3月底开业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提前开业,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2月8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获批提前投用,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疗点。2月14日,军队医疗队全面进驻,医院承担起救治中重症患者任务。4月5日,医院所有病区患者清零。经过58天的艰苦奋战,该院共收治新冠患者2060名。
在武汉战疫中,企业家陈东升和泰康保险集团没有缺席任何一个重要环节。
武汉是除北京总部外投资最多的城市
“武汉所有的优势都没变,我对武汉充满信心。”陈东升用三个“没有变”来形容重启的武汉:
第一,武汉在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地位没有变。根据中国经济格局的“弓箭”理论,“粤港澳”“长三角”“环渤海”增长极组成一张弓,以武汉为代表的“中三角”正处于发力点上;第二,武汉交通枢纽的优势没有变,高铁经济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三,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没有变。特别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开始从出口、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内需驱动,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就开始从沿海转向内地。武汉的这些优势,让其成为新的“沿海”。
“这次疫情是全世界、全中国的一次大考,让整个世界、整个社会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都来关注公共卫生和健康医疗。”陈东升说,去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武汉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应该说武汉或者湖北在发展战略、政策、资源、人才、资本上都有很好的基础。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有更多的顶级的医疗资源和领军企业,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顶尖的医养人才和企业在武汉布局。
陈东升介绍,武汉是泰康除北京总部外投资最多的城市。
从1998年泰康系统内第一家分公司入户武汉以来,泰康保险集团及各子公司在武汉全面布局,累计及计划在武汉投资金额近1000亿元。
陈东升透露,接下来,泰康主要推动3件事情来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一是通过泰康“公共卫生与流行病防疫基金”推动武汉大学与哈佛大学的合作,为武汉公共卫生与大健康产业建设引入全球智慧;二是加快推动和武汉市政府合作的大健康产业基金和大健康产业园落地,包括与武汉大学合作建设医学院和护理学院;三是联合楚商联合会支持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与更多大健康领域的企业一起努力,确立武汉在大健康领域的领先优势。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投资加码,格力武汉工厂将再建专业化生产基地
董明珠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格力愿与武汉人民站在一起。经过疫情考验后的武汉,一定会发展得更好。”7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
她是武汉校友,曾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求学,在武汉有较大投资,对武汉充满感情,多次称自己为“武汉人”。
在此次战疫中,格力第一时间捐赠大批空气净化器和空调,应用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隔离病房,其中包括格力新研发的杀新冠病毒空气净化器,应用在金银潭医院和泰康同济医院等抗疫一线。格力公司还内部募集善款,用于湖北疫区防疫物资购买。
格力200多名安装工师傅志愿报名组建空调抢装“先锋队”,高质量完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空调安装任务,此后,还为方舱医院抢装分体式空调。
2月11日,格力集结一支19人的焊工“突击队”,再度驰援雷神山医院,完成南区15个分区上千个焊点的焊装工作,被称赞为“能打硬仗的队伍” 。
2月,格力专门成立了子公司——珠海格健医疗,加紧生产温度计、护目镜、口罩等一系列抗疫产品,缓解物资紧张,助力疫情防控。
董明珠透露,疫情过后,格力武汉工厂将再建立一个全新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用自主研发的“硬核”科技产品,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为何青睐武汉?“武汉是国内的‘新一线’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人才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武汉正在把自己打造成科技含量更高,更有创造力,对国家更有贡献的城市。”董明珠表示,今后,愿继续与武汉人民一起努力。
2010年,格力投资30亿元建设武汉工厂。2019年,格力武汉工厂实现产值110亿元,是武汉重点制造业企业。
目前,格力武汉工厂已全面复工,正在加快恢复产能,全面打响空调旺季攻坚战。
在武汉格力的带动下,59家核心供应商已全部复工复产,供应链产能也在迅速恢复。预计到4月上旬,工厂产能可恢复到同期最好水平。
卓尔控股阎志:着力发展新贸易方式、新制造方式、新生活方式
阎志
疫情发生以来,阎志和卓尔全力以赴支持抗疫,外界用“一口气捐了10家医院、上亿物资”进行概括。
卓尔的复工复产稳步推进,阎志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卓尔投资管理的企业要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坚定不移转型升级,根据新形势,借助新技术,嬗变成为一个更加侧重于线上发展的产业生态;一个采取更多无接触模式,却能够深入体察与满足产业与消费需求的企业集群;一个能够感知时代脉搏、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命运与共的国民企业。
阎志认为,武汉具备扎实的工业基础,是高新技术创新的高地,武汉拥有宝贵的人才资产。这也是武汉能够恢复经济发展、能够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信心源泉。武汉宜大力发展“新贸易方式”“新制造方式”“新生活方式”等产业形态,尽快恢复经济与城市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打造中部强大市场,建设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依托武汉坚实的商贸传统和得中独优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产业互联网应用,加快构建和拓展以区块链为平台底层,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智能交易方式,构建中国重要的供应链管理枢纽。
制造业是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最小、长盛不衰的产业。武汉可加大光电子、智能制造、数控机床、新一代汽车、通用航空等高端制造业发展,推动传统制造向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制造方式。
疫情更加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生活方式。武汉宜着力构筑“农、文、旅、体、养”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各地生态优势,发掘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低密度特色小镇和生态景区景点、康养基地,加大力度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丰富人们生活体验,满足安全、健康生活的需要。
8日晚7时30分,阎志将在“空中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网络直播中,向全国网友讲述“大武汉的光荣与梦想”,按武汉建城历史、城市气质、复兴梦想、魅力人文、风景美食等的多个篇章,介绍武汉光荣的城市传统和发展之梦,诉说他与武汉相依相伴的城市情感,让大家读懂这座城、亲近这座城,多多关注武汉、投资武汉、游玩武汉,支持武汉发展。
当代集团董事长艾路明:搭把手,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企业动力
艾路明
“有人说,世界工厂,‘世界’没了,工厂焉存?所以,现阶段非常考验各个企业自身的复产能力以及产业链的供应能力,首先要保障‘工厂’与’世界’相连,”当代集团董事长艾路明说,“我在这城市63年,我挺这座城。有当代,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大家搭把手,一起渡过这道难关。”
当代集团的总部设在武汉,是一家大型的民营产业集团,也是武汉民营支柱企业之一,已在医药、消费、文化等领域布局。在武汉战疫中,当代集团协同伙伴企业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如旗下人福医药集团,作为省市两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主力储备配送企业,全力支撑了省市防控物资的确保供应;在捐款捐物的同时,当代集团利用企业专业优势、协调各方资源,为纾解疫情困境贡献力量,到目前为止整体捐赠超过7000万元。
当代集团结合所在行业和自身实际,早在疫情之初即精准有序推动线上线下复工复产。目前,当代要求给复工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开放区域全面消毒;同时,联合11家伙伴企业,开展线上招聘,提供超过200个岗位,合计招聘800余人,所有岗位优先面试、录用援汉医疗队及一线医护人员亲属。
“危中寻机”,艾路明判断,国内的消费需求会慢慢提升,比如和民众生活相关的文旅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成为目前生产制造能力最强、最稳定的地方,现阶段非常考验各个企业自身的复产能力以及产业链的供应能力,我们只有自己一步步做实,加强和稳固核心竞争力与优势,才有可能把握住机遇。”
艾路明说:“我们相信武汉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当代将为恢复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建设好武汉发挥企业的力量。”
(来源:长江融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