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三产融合,打造中药材发展全产业链

     近年来,通城县充分利用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和健全的全国药品销售网络优势,全力打造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文化、旅游全产业链。

种道地药材,变“小产地”为“主产区”

      连日来,在隽水镇利和村千亩黄精种植基地,当地农户吴四明和老伴正抢抓当前晴好天气,忙着给药材除草。2018年,基地老板骆兵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建设中药材育苗基地和黄精种植,目前,黄精长势良好,中药材育苗基地已经收益。

      通城县土地肥沃,适合中药材生长,素有“江南天然药库” 的美誉。在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农民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房前屋后空地比较多,利用起来种点常用的药材,葛根清热解毒,家里经常用得到,还有艾叶。”沙堆镇瑶泉村村民卢尽国说。

虽然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由于缺乏规划没有形成产业和规模。为此,通城县因势利导,发展地区特色中药材品种,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土地托管种植中药材等模式,开展以黄精、白芨、白术、金刚藤、钩藤、七叶一枝花为主的大规模中药材种植。目前,在公司、大户的带动下,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0.2万亩,品种有30余种,有万亩“三木”(杜仲、黄柏、厚朴)药材基地、千亩黄精基地和万亩野生钩藤保护基地,年采收中药材5000吨以上,中药材种植逐步从原来的“小产地”成为“主产区”。

建发展平台,变“各自为战”为“有序发展”

      “福人人济公司去年一年的销售2000万左右,交税200万,疫情期间,公司转变销售模式,从线下转线上,40天时间销售额达900多万,交税近百万,同比增长130%以上。”4月8日,通城县大健康产业园医药总部经济秘书长胡振南介绍说,协会旗下企业如九楚膏滋、艾舒宝、润康、保鹤堂、顾医堂等企业或转型,或改革营销模式,中医药产业实现了逆势增长,一季度实现销售额5.2亿元,上交税收5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3%、4.5%。

(4月8日,湖北艾舒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正在赶制口罩)

      在许多行业经济下滑的情况下,通城的中医药产业销售额却不降反升,得益于通城县2017年组建了通城县中医药行业协会与湖北保鹤堂医药有限公司,搭建总部平台,给全县3万名药商“安家”。利用医药公司的影响力和业务实力吸引优秀人才和项目落户,通过凝聚各地通城商会及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发展,使通城中医药品牌立足湘鄂赣、辐射全国、走向全球。2018年3月,由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农场主、种植大户发起,成立了通城县中药材行业协会,结束了中药材种植的无序状态。两个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协调功能,统一规划产业发展,提升药材产品质量,建立价格保障机制,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深入促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中药材生产、产地加工和流通设施现代化,打造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推动通城中医药产业腾飞发展。

强科技合作,变“原药材”为“功能品”

      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企业。2017年1月,通城县成功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道地药材种苗培育、示范基地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中药研发、药博园建设、中药材初制加工、医疗卫生服务、休闲康养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并与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津村药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就组建中医药研发中心、道地药材科研所、药用植物园、种质资源圃和种苗基地建设等内容达成合作意向。同时,通城县还成立了药姑山中医药研发中心,注重全县中药制药企业的引导,开展中药材种苗繁育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野生中药材资源抚育保护等工作,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和协同创新,依托通城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探索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功能性食品及其他衍生产品等,延伸产业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聚焦中医药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

(编辑:习水文  编审:傅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