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夕阳”老人王欣在展览现场自己的照片前接受媒体采访。记者任勇 摄
长江网讯 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武汉客厅开展。当天,“看夕阳”老人、援鄂医疗队代表、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等到场观展。在观看展览过程中,许多人不禁潸然泪下。重回战场,他们之中很多人在展览上看到了抗疫时的自己,心潮澎湃。
■ 他们重回战场
环卫队长罗善善重返战场:
今后要把武汉打扫得更加干净靓丽
“这是我曾经战斗的地方。”在“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现场,东西湖区吴家山城管所环卫工人罗善善在还原的方舱医院战区“流连忘返”,禁不住红了眼眶。
“墙上展览的这些图片场景,我都亲身经历过。当时医护人员带着患者跳舞,我就站在旁边看着。”从2月5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启用到3月7日休舱,罗善善等10名环卫工人成立突击队,负责武汉客厅方舱医院150余个移动公厕的污物清理及注水消杀任务。他带领突击队日夜奋战在方舱医院战斗一线,每天抽排清理移动公厕粪便近5吨,确保了移动公厕的日常运行。
现在武汉客厅门口的路已经车水马龙,罗善善有时会被堵在路上。可是他现在一点都不烦,因为这才是武汉应该有的样子,这样的武汉生气勃勃。罗善善说,在这座城市最危难的时候,我们拼过命,保卫过自己的城市;今后,我还要为武汉“拼命”,把我心爱的城市打扫得更加干净靓丽。
90后“老党员”难忘火神山抢建岁月:
网红吊车、云监工,你们好
“这是网红吊车‘大黄’,这是当时工地上用的照明灯,这是进出工地的通行证……感谢网友们‘云监工’、日夜鼓劲和加油,我们建设者才能浑身是劲,完成了看似难以完成的‘两山’施工任务!”
15日,在抗疫专题展览现场,时任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火神山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肖帅站在火神山场景前激动不已。
疫情暴发时,肖帅正身在广州,听到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消息,第一时间开车逆行千余公里,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他所带领的青年突击队采用24小时轮班作业模式,完成了火神山医院项目的风机安装送电工作。项目交付后,他又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医院维保工作,出入病房红区,实现了医护人员的零感染。
“走进展览馆,仿佛又被带回到抢建火神山医院,一起奋斗、一起拼搏的难忘时光。在‘两山’建设期间,2547名中建三局青年逆行奔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青年人数超过管理团队总人数的六成,为武汉抗疫贡献了我们的青春力量。”
出生于1993年的肖帅,已是有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在未来的日子里,青年人的大考还会不断出现,实现经济重振、建设更多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一项接着一项……他们会不辱使命全力应考。
蓝天救援队队员倍感自豪:
能为武汉作贡献很光荣
“这里还有消杀设备,当时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做消杀。”15日上午10时许,武汉蓝天救援队队员来到武汉客厅观看“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展示汉口火车站消杀图片的一面展墙前,队员们停留了许久。
疫情防控期间,武汉蓝天救援队队长张泉得知大量捐赠物资汇集到武汉,需要一座接收转运物资的仓库。经过多方联系,他找到了一家闲置仓库,随后跟前来支援的外省蓝天救援队对仓库展开修缮。
这间仓库后来被确定为中华慈善总会、湖北省慈善总会疫情防控捐赠物资联合应急仓库,张泉和队友参与了物资接收、分发等工作。疫情形势好转后,队员们又前往多个社区做消杀。
“一半左右的队员都当过兵,大家都有军人的使命感。”张泉告诉记者,武汉蓝天救援队队员最大的有52岁,最小的25岁,绝大多数都参与过疫情防控工作,“这次展览特别有意义,能为武汉作贡献,队员们都感到很光荣。”
■ 他们红了眼眶
“看夕阳”老人流泪三鞠躬:
非常感谢献出生命的烈士
今年3月,87岁新冠肺炎患者王欣老人和27岁援鄂医疗队刘凯医生的“看夕阳”合影,感动了无数网友。这张被誉为“2020年最治愈瞬间”的照片,也被收入本次抗疫专题展览。15日,照片主角之一王欣老人也来到了展览现场。
照片拍摄时,王欣老人已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住院近一个月。刘凯用推车护送老人去做CT检查,途中,两人停下来欣赏久违的落日。同在医院服务的志愿者甘俊超用手机抓拍到这张珍贵合影。
在展览现场,王欣老人指着墙上的大幅照片,呵呵笑着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看到好大一个(夕阳),好漂亮,我就举起了手。那时候我已经能醒着,在去做CT的过程中,他推着我看到的。”
“中国共产党一声令下,全国医务人员都集中来武汉,才能阻击武汉的疫情。这说明,我们党的做法非常正确。”老爷子竖起大拇指说,自己当初病重,最后能活过来,深深感觉“只有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听党的话!”
说着说着,王欣老人就红了眼眶。他拄着拐杖走到烈士墙前,流着眼泪三鞠躬。老人说:“为了抗击疫情、保障人民的安全,烈士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非常感谢他们!”
援鄂医生数次泪目:
生机勃勃的武汉真的回来了
“来,你帮我拍张照。”15日上午10时40分,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成元正在第五展区观展,并让随行同伴为他拍照留念。看到生机勃勃的武汉场景时,他不禁落泪,“武汉真的回来了。”
张成元是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写下请战书请缨支援武汉。2月9日,他随队伍出征,2月12日正式入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3月14日,他又转战武汉协和医院,继续救治重症患者,在武汉他共待了48天。
到达武汉当天,他在汉口火车站目击了防疫人员现场消杀的场景,观展时,他看到展览复原了这一场景,毫不犹豫让同伴为他拍了一张照。张成元告诉记者:“今天观展时,觉得好多场景都特别熟悉,很感动,很欣喜。看到熟悉的场景,便想拍照纪念。”
在参观“八方支援,共克时艰”展区时,张成元看到方舱患者写给自己的感谢信,潸然泪下。
张成元哽咽着回忆,支援方舱医院时,为提升方舱医院对病区的管理,他组建了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病友交流群。若病人遇到问题在群里@他,他便会抽时间耐心回复。患者们总是对他表示感谢,“其实我要谢谢他们,他们的乐观、坚强给了我很多力量。”现在这个群变成了患者交流群,出院患者遇到问题便会在群里咨询他。说到这,张成元再次落泪。
社区工作者周丽妮喜极而泣:
艰难的日子终于结束
周丽妮是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取水楼社区委员,15日参观抗疫专题展览时,她喜极而泣:“艰难的日子终于结束,我们胜利了!”
取水楼社区老小区多、老居民多,辖区内还有大型医院,社区工作难度较大。周丽妮和同事负责“四类人”的工作,每天电话问询健康状况,还要对接居民团购物资发放。
周丽妮回忆,小区刚开始封控的时候,居民普遍存在紧张情绪,自己心里其实也有些害怕,但必须强自镇定、以工作为先。小区需要消杀,她和同事们背着二三十斤重的消毒液,在小区内喷洒,有药水的路边容易打滑,一不留神就可能摔跤,几乎每个同事都有衣服被消毒液“染花”。
在展览现场,看到方舱医院场景、居家抗疫图片,还有最后的户部巷场景,周丽妮兴奋落泪:“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真是太艰难了。幸好我们有党中央的果断决策,上下一心推进防控,每个岗位的工作者都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最终才能这么快控制住疫情。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的。”
抗美援朝老战士眼眶泛红:
部队医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的时候没有牺牲,疫情我也挺过来了,要感谢党,感谢部队医生。”15日上午10时许,武汉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兆堂带着儿子张辉观看“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
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兆堂特地来到展厅观展,并不时伸出大拇指。张兆堂老人曾在火神山医院治疗后康复。记者金振强 摄
春节期间,张兆堂和老伴感染新冠肺炎,在社区协调下,他们住进火神山医院一科一病区接受治疗,在那里两位老人遇到了军队援鄂医疗队。治疗期间,部队医生送来的一床被子,让张兆堂感到子弟兵就是“亲人”,“这份恩情不能忘”,他用床头药盒里的药品说明书,记下了18位来过病房的子弟兵“亲人”的名字。
9月23日晚,央视播出《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向社会发布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张兆堂作为特别嘉宾受邀参加发布仪式。时隔半年,他见到了自己记在药品说明书上的子弟兵“亲人”。
张兆堂告诉记者,观看展览时,他脑海里出现的是在火神山医院接受治疗的情景,想起部队军医大半夜来病房查看自己的病情,看到展区里有军队援鄂医疗队的图片,他都会敬上军礼,“他们救了我们全家的命,部队医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张兆堂禁不住眼眶泛红。
■ 他们心潮澎湃
新冠肺炎患儿家长:
感谢国家惦记,对今后充满信心
“全家都被感染,包括不满月的宝宝。最困难的时刻,感谢社区、卫健局、医院接力救活了我们。国家一直惦记着我们!”
杨女士是新冠肺炎患者,也是新冠肺炎确诊患儿的家长,15日特意赶来参加抗疫专题展览。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月30日,出生17天的儿子突然生病,是首批被确诊的新冠肺炎患儿之一。此后,孩子一直在武汉儿童医院隔离治疗,杨女士和家人则在其他医院接受救治。
孩子住院后,武汉儿童医院的护士康婷时常发来视频,给他们看宝宝的日常,让家长宽心,“护士很贴心,每条视频都有两三分钟长”。3月,宝宝康复出院,重回妈妈怀抱的瞬间,杨女士惊喜不已:儿子白了、胖了,一逗就笑,还提前“学会”侧翻,健康又可爱,完全不像刚住院的样子。
更令杨女士感动的是,居家隔离期间,社区经常给他们送新鲜菜,有鱼、有萝卜,直接挂在门口,日常生活不用愁。
当天在展览馆里,看到“强化生活物资保障”部分,杨女士又哭了:“在困难的时候,国家没有忘记我们,依然惦记着大家的救治和生活。我们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信心。”
援鄂医生现场给战友直播:
看到武汉一切都好,特别欣慰
“看到武汉一切都好,觉得特别欣慰。”10月15日,湖南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春光,在“八方支援、共克时艰”展区,找到了自己和队友们签名的医疗队队旗和防护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春光在展品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记者何晓刚 摄
2月7日,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130名医护人员集结,作为该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征武汉,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
得知要驰援武汉,赵春光剃了光头,还帮助5名男同事剃成光头。出发时,赵春光的胸前挂着一个胸牌,上面是5岁儿子赵一勤的照片。赵春光说,当天恰好是儿子的生日,出门前,儿子嘱咐他“早点回家”,他希望儿子的照片能一直陪伴自己。
“时时戎马未歇肩,不惧坎坷不惧难……”赵春光曾在武汉写下一封豪气满满的家书,字句中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找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疗队的队旗和离开前大家签名的防护服,赵春光情不自禁眼眶湿润,拿着手机现场给战友直播。再次回到武汉,和他记忆中的城市大不相同,令他欣慰,“曾经为它拼过命,感恩所有人的努力,希望武汉越来越好!”
武汉客厅方舱建设者李中波:
不断提高技能为国效力
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公司工作人员李中波回到了自己曾经奋战过的武汉客厅。这是他熟悉和奋战过的“战场”。今年2月4日,中国铁建所属的中铁十一局集团接到驰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建设的任务。
整个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计划在A、B、C三个厅布置2000个床位,李中波和伙伴们的任务是全场的电路铺设。
“当时虽然我们不在医疗一线,但是早一分钟抢建好医院,就早一分钟收治病人。再难的任务,我们也要完成。”李中波回忆,给他们的时间很紧迫,他们所有人都顾不上吃饭,通宵奋力协调拼抢。整整11个小时,他们抢通了全场电路,保障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顺利启用。
当天又回到自己曾经奋战过的“战场”,李中波看了展览后非常自豪。自己的付出帮助了那么多人,再难也非常值得。
参加了这场难忘的抗疫,抗疫精神也深深铭刻在他的心里。李中波说:无论任何时候,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他都要迎难而上,绝不退缩。作为一名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就是为国效力。
(来源: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