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国民党独立14师夏斗寅叛军袭击武昌,被叶挺部队击溃后,残部逃窜鄂南。赵世当、黄云岸等审时度势,料寡难敌众,遂率县政府和县党部退守南乡九岭,并成立以赵世当为首的倒夏临时总指挥部,具体由黄云岸负责指挥农军迎敌。
黄云岸
6月6日,夏匪军占领通城县城。第三日,叛军从县城倾巢而出,直扑九岭,到达推垅桥。黄云岸率领农军和警卫营早巳埋伏在此,凭借有利地形,扼守关口。一时间,分散埋伏在推垅桥周边大小山头上的农协会员同时开火,枪支、土炮、火铳加上鞭炮,一时枪声四起,火光冲天,杀声动地。敌军猝不及防,见四处都是农军,不由惊慌失措,丢下一具具尸体,仓皇逃窜。
轻易击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农军欢声四起,士气高涨。可黄云岸却没有轻敌,他想:“夏匪军肯定不甘心失败,必然再次发动进攻,接下来就是硬仗了。”他带领农军迅速投入到迎敌的准备工作中。
夏匪军果然不甘失败,喘息片刻,又组织起第二次进攻。农军们被第一次战斗胜利所鼓舞,士气更加高昂,敌军仍被击退。接下来,夏匪军又连续发起了7次进攻,农军在黄云岸的指挥下越战越勇,敌人的疯狂进攻一次次被农军击溃。激战一昼夜,农军连续打退敌人的9次进攻,毙伤夏匪百余人,缴枪百余支。夏匪军不得已退守县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过了数日,夏斗寅亲率一部改道走麦市过江西,留下姚德安团继续驻守县城。黄云岸获此情报后,立即派刘一之化装潜入县城内,侦察敌人兵力部署和据点情况。掌握了一手情况后,赵世当、黄云岸等在九岭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收复县城。黄云岸提出:“夏匪虽士气低落,但据城防守,武器比农军精良。一旦有所准备,攻城难度更大。此战只宜突击,打夏军一个措手不及。”会议遂采用黄云岸建议,夜袭县城。
6月23日夜,黄云岸和赵世当率领南区1500多名农民自卫军及警卫营战士,从九岭出发,直抵县城。次日拂晓,农军兵分三路开始攻城。黄云岸率领一支农军,负责攻打南门。攻城刚一开始,就受到敌军数个火力点的阻击,因敌军火力凶猛,农军武器低劣,攻城受阻。怎么办?黄云岸对身边人员说:“这样下去不行。此为突击战,如不能迅速打开局面,夏匪完全反应过来,胜负就难说了,即便赢了,也是惨胜。两军相逢勇者胜,一定要把敌人气焰压下去。”他将十余名有枪的警卫营战士集中起来,依靠简易掩体向敌军火力点射击,吸引敌人注意力。然后亲自带领农军攻城。农军战士在黄云岸的带动下一个个奋不顾身往城墙冲去。黄云岸竖起楼梯,第一个往上爬。当爬上城墙准备跃入城内时,一名夏匪军发现情况,冲了过来,欲将黄云岸推下城墙。黄云岸迅即抓住敌人双手往后一带,将其甩出城外,自己乘势跃人城内,后面的农军紧随而上。黄云岸率领入城的农军迅速打掉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南城门,城外的大批农军蜂拥而入,兵分两路,直捣东城门和西城门,接应其他两路农军。敌团长姚德安见大势已去,率残部仓惶从北门逃走。
战斗结束后,天已大亮,敌团大部被歼,缴枪400余支。
来源:通城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