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红色故事42】钟期光岩洞养伤

药姑山上有一座奇特的山峰叫玉皇尖,海拔1200多米。峰尖下有一岩洞,面积约30多平米,洞上方有一线岩流,“叮叮当当”滴在洞前的石毯中,然后顺着石缝流下万丈悬崖。

玉皇尖崖陡林密,人迹罕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般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岩洞,只有药姑山靠采药为生的潘晚芳和他父亲潘仁夫才经常在岩洞里歇脚,对这里的环境了如指掌。

此期间,药姑山成了湘鄂赣苏区的可靠后方,湘鄂边中心县委和红军医院以及造币厂、被服厂、工农银行等都设在这里。潘晚芳和他父亲都参加了红军,他家也成了红军的地下交通站。父亲仁夫是红军医院的副院长和中医医师,晚芳则负责医院的药品和生活用品采购、情报搜集,但是更多的时间是在山上采集草药。

钟期光上将像

1934年7月的一个晚上,红军医院所在地楠竹沟遭到敌人的血洗,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伤员遇难。正在医院检查工作,因天晚而留宿楠竹沟的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钟期光也在战斗中右腿中弹负伤。院长杨威一边组织阻挡敌人的进攻,一边安排潘仁夫父子负责掩护钟期光迅速撤退,并通知中心县委转移。

潘晚芳和父亲领着钟期光和部分伤员撤出战斗后,来到中心县委所在地桂竹源,帮助钟期光安排县委、县苏维埃机关全体人员迅速分散隐蔽,以防不测。自己和父亲则将钟期光及其警卫员小李隐藏在玉皇尖的岩洞里。

第二天清晨,敌人包围了桂竹源,结果扑了一个空。但敌人不死心,想把红军困死在药姑大山中。他们四处设卡,到处布满明岗暗哨,严禁生人进入山内。就连进山采药、伐木或砍柴的山民,也要受到严格检查和限制。规定进山人员每人每天只准带两餐干粮,多余的一概没收。

潘家父子每天坚持进山为钟期光送饭、送药、送情报,往返一趟要爬20多里山路。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他们把汤药煎好藏在竹冲担中;两人的干粮留给钟期光他们吃,自己空着肚子回家解决。有时候,他们在进山的路上采摘一些猕猴桃、刺梨等野果带进岩洞,以应饥饿之急。

由于缺乏营养,虽然钟期光的腿伤日益见好,但手脚浮肿,面色蜡黄。潘晚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他带着猎狗进山,想捕捉一些野兔之类的野味改善一下钟期光的伙食,补充一下营养。不料因为悬崖太陡,加之猎狗年岁不小,不幸失足翻下峭壁摔在下面的石板上,当即死亡。小李闻讯出洞,见状深感惋惜,建议将狗埋掉。潘晚芳虽然心疼,但见事已至此,心疼也无济于事,便装着没事似的轻松地说:“这是一只老狗,很有营养的。把它烧烤给钟书记吃,补充一下营养,也算是它为革命做一点点贡献吧。”

两个多月后,钟期光养好了伤,身体也被潘家父子调养得棒棒的。这时,湘鄂赣省军区送来通知,任命钟期光为红16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在药姑山游击大队挑选出200多人枪,离开药姑苏区,奔赴江西上杉,投入到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斗中。

来源:通城县档案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