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伤心渠”变“民心渠”

【全媒体记者 吴雷 通讯员 吴林艳】“渠道修通了,你看这地里的芹菜,长势多好!” 11月11日,站在新修的水渠旁,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双全望着水渠旁的芹菜基地,喜上眉梢。

王双全所说的渠道原名尖山河,一度被村民称为“伤心渠”,长约1200余米,上游连接尖山水库,下游通到隽水河,之前河内乱石凸起、杂草丛生,两岸是沙土堤,遇到山洪暴发和水库泄洪,洪水就会漫堤垮堤,渠两边的300多亩耕地和稻田一到雨季就进水,大雨大涝,小雨也淹。雨稍大点,地里的水能到“溜腰深”,经常欠收甚至颗粒无收。但因工程量大且涉及到工程标准分歧、征用土地、施工垃圾运输处理等各种问题,所需资金高达数百万,人力和财力花费较大,一直久拖未解决。

2017年12月,通城县纪委监委成为尖山村的县直对口包保单位后,多次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巡回下沉遍访等活动。在2019年8月的“屋场夜话”会上,“修渠”成了该村百姓最强烈的呼声。

县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长、该村第一书记李曙光迅速到镇、县及水利局、农业局等职能部门进行了反映沟通,经过职能部门多次测算,根据流域面积,能满足行洪要求的水渠,大概需要资金400余万元才能建成。

资金来源成了最大的问题,李曙光经过了解,尖山村作为全国文明村,理应对高产田进行改造,国家有相应扶持政策。抓住这一时机,李曙光等人多方努力,尖山河顺利立项,并在2020年初招标。

从咨询政策到开工,该工程历时14个月,县纪委监委工作队一直没下“火线”。齐心协力下,10米深2.5米宽的标准渠道建成了,尖山村百姓也圆了10多年的水渠梦。

“这水渠可以抵挡住50年一遇的洪水,我家水渠旁的这20多亩水稻、10亩蔬菜也可以放心种了。”村民李伟眼神里满是希望。       

“要将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事。” 李曙光十分感慨地说,他正规划着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谋划如何全力做优做精村里的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黄争光

审核:姜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