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重回主赛道 书写全年“荆”彩答卷

2021年,湖北经济重回主赛道,全省经济突破5万亿大关,排名重回全国第7位。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两会”上,拿出了一份疫后重振的亮丽“成绩单”。

“这标志着湖北疫后重振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兑现了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应有的正增长追回来的庄严承诺。”与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湖北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一年。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超额完成,湖北经济强势复苏重振,发展重回“主赛道”,交出了“全年精彩”答卷,也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 疫后重振呈现新气象

1月18日,湖北武汉经济开发区,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这是继岚图汽车之后,东风公司打造的又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将填补国内高端新能源越野车空白。

“去年12月21日签约落户,不到1个月就正式开工,跑出了‘加速度’。”项目负责人说,到2023年,项目一期就将正式投产,最终具备1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在江夏,楚能4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投资100亿元,预计购置电池生产线10条。项目现场负责人张剑云说,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包括厂房及研发中心在内的一期工程年内投用。

这一天里,武汉就有19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77.26亿元,迎来“开门红”。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湖北省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千方百计扩投资,加快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扎实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1101个,为历年最多,为湖北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9%,总量迈上5万亿大台阶,达到50012.94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国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在过去的一年里,湖北全省上下负重前行、向难求成,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效。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超额完成,湖北经济强势复苏重振。

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度GDP数据。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有7个省份GDP总量超5万亿。从GDP增速来看,湖北以12.9%的增速暂列第一。2021年比2020年GDP增加了 6570亿,这一成绩是“十三五”前四年湖北省年均增量的1.7倍。

湖北省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湖北“成绩单”显示,2021年,湖北41个工业行业中,3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全省投资、工业、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2019年水平。

“从一季度‘开局漂亮’,到二季度持续恢复,再到三季度全面恢复加快,最终赢得‘全年精彩’。”湖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慧说。

这也标志着湖北省经济全面回归常态,重回主赛道。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转型升级开创新局面

经济规模达到5万亿,并不是简单量的增长,而是在新的起点,发展能级的提升。5万亿意味着湖北省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速。

1月15日上午,武汉四环外,光谷公共服务中心向东15公里处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建设区,彩旗飘飘,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攻坚誓师大会在这里举行。

三天后,总投资150亿元的华星光电t5项目在武汉光谷开工,对现有第6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进行扩产。武汉华星光电已在光谷建成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

202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82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支持9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努力争创国家实验室。打造世界一流的“光芯屏端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成全国领先的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大健康、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产品加工新高地。

“光芯屏端网”与生命健康,是湖北省全力打造的两大万亿产业集群。这两大产业正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聚集。

经过一年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构建——7个湖北实验室实体运行;新增3个大科学装置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总数达到5家;已建成国家级创新中心3家。华为、小米、华星光电、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加大在鄂投资布局。

正是有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湖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才会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2%,快于全国1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液晶显示屏、手机、平板电脑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倍、2.9倍、76.2%、24.6%。

2021年,湖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00户,总量达到14500户。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30个,光谷、隆中、三峡等9个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已初见雏形。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 担当高质量发展中先锋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有一条长达10公里的高新大道,连接着东湖高新区与鄂州葛店开发区。在这条市政道路上,分布着三安光电、芯映光电等芯片生产加工企业,以及众多的存储器、屏、端制造企业。

在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里,瑞华光电一期项目、芯映光电一期项目,两个芯片封测项目刚刚封顶。旁边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Mini/Micro显示芯片产业化项目,已经投产。

“三安光电2019年落户我们开发区,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建设,2021年10月份就正式投产。”葛店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飞高兴地说,芯映光电、瑞华光电,跟随龙头企业三安光电入驻,一同补齐武鄂芯片光电纵向产业链中的空白环节,拓宽武鄂芯片光电横向产业链,成为光谷与鄂州跨区域产业合作的新典范。

而这些企业加工完的芯片,就供给位于武汉的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长江存储、京东方等企业。从芯片生产到加工应用,一条高新大道,成为湖北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生动体现。

“是城市圈协同发展给这些芯片制造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高飞说。

2021年,是湖北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第一年。这一年,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居全国省域城市圈前列;武汉达到1.77万亿元,襄阳、宜昌超过5000亿元,龙头舞得精彩,两翼飞得更高,龙头带动格局基本形成。

“一主”“两翼”一体化步伐加快。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有了新进展,发展的牵引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

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武鄂黄黄咸共建光谷科创大走廊,襄十随神联合武汉打造万亿汽车产业大走廊,宜荆荆恩携手建设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文旅产业联盟。

139条市际瓶颈路加快建设,武汉至鄂州地铁开通运营,公积金、医保等529项民生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

围绕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全省各地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激活新的发展动力。“十四五”时期的湖北,一定能向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阔步前行。

《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