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每逢金秋时节,咸宁市便满城尽是桂花香,或清香扑鼻,或暗香怡人,宁静的美和流动的美,沁脾入肺,让人不得不感叹“桂花之乡,名不虚传”。
早在2000年6月,国家林业局就已命名咸宁市咸安区“中国桂花之乡”的金字招牌,且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成为咸宁的“城市标签”。
咸宁桂花古树达2282株、占全国古桂总量的90%。咸宁自古就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因此咸宁的别称也叫“桂花城”。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栽植桂花,面积约10万亩。现有产花树约100万株,年产鲜桂花约150万公斤,其中桂花苗圃近2万亩,每年产桂花苗2.5亿株。香料专家曾一致认定:咸宁桂花色黄、瓣大、肉厚、留香持久,鲜花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桂花之乡”由此声名鹊起。
留存如此庞大的古桂群,也印证了咸宁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的王贤荣教授认为,古桂群的稀缺性,正是凸显了城市特色,古桂群生境的优越生态因子,强化了城市康养功能,古桂群的地标与非遗文化传承,传承着城市精神文化。
桂花深受国人喜爱,然而桂花产业却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过去一个时期,把桂花树种多、种好,卖苗木是主导。但仅靠卖“资源”的产业走不远走不长、做不大做不强。只有精深细作,才能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应有新作为。为改变这一局面,2021年1月初,咸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咸宁建成中国桂花城。“希望让人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一说到咸宁就想到桂花。”“用10年时间把咸宁建成中国桂花城,将推动咸宁桂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人、城、桂花深度融合,和谐统一。”
资料图
“花城合一”大有可为
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咸宁已是中国桂花的五大产地之一,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合桂花种植。“咸宁桂花”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咸宁以桂花之名装点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咸宁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将桂花树种在大门口两侧。在咸宁城区,命名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和小区时,多以“桂”为名。除了净化空气和观赏价值,桂花的价值还主要体现在生态价值、药用保健、食用加工、香料提取,等等。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咸宁市、咸安区成立市区桂花城建设领导小组,把中国桂花城建设作为咸宁市重大产业项目,从顶层设计、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培植企业、传承文化入手全面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2021年全市完成造林2.01万亩,在咸安区建立桂花良种繁育基地,新培育桂花良种壮苗60万株、改培50万株。桂花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截止2021年12月31日,完成全市91个乡镇824个行政村桂花资源普查。组织咸宁职院、市林科院向木犀属栽培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中心申报了5个咸宁本地培育的桂花新品种,全部获得国际新品种登录权,咸宁市桂花新品种培育获得历史性突破。
为加强古桂资源保护,《咸宁市古桂保护条例》,经咸宁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将于近期颁布实施。咸安区、崇阳县聘请专业队伍启动古桂保护复壮工作,制定古桂名木“一树一策”复壮方案,对挂牌一级古桂名木和未挂牌的古桂进行复壮。
为将桂花元素深度融入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各个方面,咸安区将境内咸通高速公路、107国道和208、360省道绿化提档升级,建成以桂花为主的景观廊道。赤壁市利用矿区复绿建设桂花主题公园,通山县建设桂花小镇,高新区将经一路、纬一路作为桂花示范路。
科技助力,产业才能升级。为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市区政府部门与院校、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攻关。经专家评审同意,国家林草局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咸宁市“国家林业草原桂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湖北省市场监管局2021年11月发文同意市公检中心筹建“湖北省桂花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建设“中国桂花城”,桂花产业是硬支撑,也是内生动力。桂花城建设工作启动后,相关产业市场主体纷至沓来,去年以来,桂林拓普公司结合自身丰富的天然香料精油提取技术优势和产品,在咸安区成立一扬香花(咸宁)产业规划研究公司,拟开展香料作物的粗提、精制、环境保护处理、终端产品的研发应用,制定桂花为代表的文旅策划方案,实施全产业链运作,将产、学、研、公益相结合,建设配套一产,集二、三产于一体的“多功能艺术标杆工厂”。深圳华业汇丰投资集团签约江南桂谷项目落户咸安,在贺胜桥征地1500亩,投资20亿元,建设集桂花博物馆、桂花产业研究、桂花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新增涉桂企业40余家,全市现有各类涉桂企业460余家,预计全年桂花全产业产值可达14亿元。
2021年11月12日,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在全市桂花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发展桂花产业、建设中国桂花城是咸宁立足优势资源、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桂花产业是健康产业、美丽产业、朝阳产业。咸宁是桂花之乡,发展桂花产业、建设中国桂花城,咸宁优势明显、责无旁贷,也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资料图
产城融合建设“中国桂花城示范区”
2021年,“中国桂花城建设”启动,咸宁市桂花鲜花需求便呈现旺盛趋势,鲜花价格普遍上涨。最高达每公斤28元,是2020年的两倍。咸安区向阳湖镇祝家垴村十二组,11户村民种植高标准桂花基地500余亩,去年鲜花收入户平1万多元。这也是桂花城建设启动之年市场热捧的一个缩影。
去年金秋时节,咸安区桂花镇桂花源和观桂园里,古桂婆娑,花枝喷香,白花花的银桂,红彤彤的丹桂,迎风起舞,暗香浮动。来自武汉赏花的游客们边拍照边晒朋友圈:“看到了百年古桂群落,闻到了百年桂花香,还亲自体验了一把打桂乐,沐浴了一场桂花雨,感觉太赞了,不虚此行。”
“去年区政府举办的桂花文化游源会吸引180万游客云上追香,3000余游客现场赏花,现在每天游客不断。”桂花镇党委书记董国兵介绍,10多家物流公司入驻桂花镇,农民网上销售桂花苗火爆,“互联网+”让桂花镇的桂花产业跨越式发展,年桂花苗销售产值逾2亿元。
据悉,桂花源景区游的升温也带来大汉皇族村刘家桥“火热”,双双成为全国乡村精品旅游打卡地,每年到桂花镇来闻桂花香、吃农家菜、游原生态、体验田园生活的游客达百万人次。
咸安区是中国桂花城建设的核心区,该区有2300多年的植桂历史,现有百年以上挂牌保护的古桂1895株,被冠为“中国桂花之乡”。咸安区委书记顾兴旺给自己取了“桂乡行者”的网名,他说:“过去人们只知道我们是桂花之乡,以为我们只会种桂花、卖苗木,现在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咸安建设成中国桂花城文史农旅融合的示范区、核心区、先导区、引爆区,力争早日将咸宁打造成全国桂花产业聚集地、桂花科技引领地、桂花文化传承地、桂花旅游首选地、桂花康养目的地,建成全球知名的中国桂花城。”
去年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咸安区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在新时代,咸安区要坚持把中国桂花城建设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提振桂花产业、挖掘桂花文化、擦亮桂花品牌,做到以花旺城、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以建立“中国桂花城”核心区和示范区为目标,有机衔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心三廊四园多点”空间布局。
加快产业融合。去年年底,一扬香花(咸宁)产业规划研究公司“桂花礼”系列产品荣获首届湖北省手礼十大创意礼品。按照“强二产、拓三产、带一产”思路,建设桂花深加工和科技创新中心,突出抓好桂花酒、桂花饮料、桂花护肤品和化妆品等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园林观赏、电子商务、特色康养、桂花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强资源整合,抓好整体营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错位发展、延伸发展、融合发展,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以文化为魂,擦亮城市品牌。着力打造以桂花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品牌和城市标识,实现从“中国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城”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咸安区重点建设以桂花为首的六大农业产业链,为大健康产业提供支撑,加快建设华中康养区。打造一批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加工园区、休闲园区,以示范点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聚力延伸“医、药、养、健、护、游”产业链,打造文旅康养百亿产业集群,同时让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一花引来百花香。”“力争到2030年,全区桂花种植面积力争扩大到8万亩,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2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0亿元。”顾兴旺表示,头顶“中国桂花之乡”桂冠,建设中国桂花之城,咸安要蹄疾步稳,实现从中国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城”的转变。
来源:咸宁发布